甘肃日报
2020年06月09日
第04版:打赢攻坚战 携手奔小康 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 特别报道

厦门临夏齐发力 共战贫困奔小康

厦门市集美区帮扶和政县发展扶贫工厂,当地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实现打工挣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史有东

厦门日报记者 林森泉

入夏以来,古老的临夏大地充满生机,产业帮扶建设正全面展开。记者在和政县采访时看到,厦门援建的扶贫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崭新的厂房连片,不少厂房内外装修已近尾声。这仅是今年厦门市帮扶临夏州众多脱贫攻坚项目中的一个。今年2月24日,在疫情防控期间,厦门市援助临夏州的5.766亿元财政帮扶资金就已到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3年来,厦门市援助临夏州财政帮扶资金已经超过16亿元。

产业扶贫 就地就近就业

厦门国资委下属公司在临夏设立的厦临公司,引导11家企业投资2.6亿元,实施项目27个,建立扶贫车间12个,吸纳就业人员15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18人。其中,投入东乡县的资金最多、项目最多。

在和政县,厦门援建的东西协作产业园区包括厦琳鞋业全产业链园区、集和兴产业园、吉美包袋产业园。目前,厦琳鞋业全产业链园区一期工程预计6月底全部投入使用;总投资2.1亿元的集和兴产业园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园区,目前正在进行室外工程扫尾工作,一期厂房可在近日竣工;吉美包袋产业园的一期厂房已经开始生产包袋,而二期厂房的钢结构已经架起。

据厦门挂职干部、临夏州委常委、副州长邱武伟介绍,厦门在临夏州援建216个扶贫车间,以及即将投入使用的一系列产业园,都符合就地就近就业的条件,将大量吸纳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富余劳动力。

教育进车间 做工学习“双头赚”

厦门在临夏州援建的216个扶贫车间,分布在该州7县1市的各乡镇,这些扶贫车间以鞋服箱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现有女工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95人。这些女工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有的是半文盲,甚至一些人不会说普通话。厦门市发挥支教支医人才的作用,到扶贫车间周末学堂当老师,开展学说普通话、技术技能培训、卫生保健、国家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培训。

目前,临夏州有27个扶贫车间开设周末学堂,2900多名工人成为学员。厦门援助临夏州工作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条件成熟,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厦门扶贫车间课堂这一首创尝试,受到了妇女群众的欢迎。“做工、学习,双头赚!”35岁的临夏市枹罕镇石头洼村村民马阿米乃高兴地说。

农业产业化 带动农民增收

最近,临夏县莲花镇鲁家村四社的殷仲强夫妇很忙。他们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管理的几十亩高原夏菜已经下苗了,长势良好。未来,他们的蔬菜将由甘肃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包销。

今年3月,厦门市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在临夏县北塬园区租下3815亩的10年期蔬菜种植土地,并在当地注册成立“甘肃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所有当季的苗已经种下。甘肃成伯农业总经理林秋香说,今年种植的高原夏菜和油杏等经济作物,有些种类是首次在这块土地上种植的。她表示,公司将引导农户参与高原夏菜种植,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

近日,来自厦门的夏润公司、传田公司两个现代农业基地在和政县也已经动起来了。夏润公司的千亩松茸基地,在本月下旬将开始采摘。

除了现代种植技术外,这些公司正在建立冻库、现代化加工车间等,通过实实在在的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

据了解,目前,厦门市正集中力量,调动人、财、物,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从产业、教育、卫生、就业、消费等方面,加大对临夏州尤其是东乡县、临夏县的64个挂牌督战村的帮扶力度。今年,厦门市财政安排挂牌督战村专项帮扶资金2615.8万元,共有2.38万贫困人口受益。目前,已经实现挂牌督战村结对帮扶资金全覆盖。

2020-06-09 1 1 甘肃日报 c194539.html 1 厦门临夏齐发力 共战贫困奔小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