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任
近日,与三岁的孙女一起阅读《小鹿斑比》,读到斑比的妈妈被人类残忍枪杀时,孙女的追问让我无言以对。孙女眼含热泪问我:“人为什么打斑比的妈妈?”我只好说:“因为斑比的妈妈太漂亮。”孙女接着问:“我妈妈也漂亮,也有人打她吗?”我只好说:“不会的,我们是人呀。”孙女又问:“人为什么打鹿妈妈?他不知道小鹿爱妈妈?”对话到这儿无法进行下去,我翻看后面的情节更残忍:人类烧了森林,动物无处栖身。于是,我不敢再讲下去,孙女却还为小鹿丧母而悲伤,愤愤不平地说:“人真坏!”
《小鹿斑比》是迪士尼经典故事,但我认为,其中一些故事情节设置欠妥。动物界和谐美丽,人类是动物的敌人,杀害温柔的小鹿妈妈,这样的情节难免会对儿童的心灵造成一定伤害。长期以来,由于少年儿童对动物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因而动物成为儿童文学较为重要的艺术形象。但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动物脱离了自身的本性,一味被塑造成美好的化身,而人的形象常常被不同程度地虚化、淡化,甚至作为反面形象而存在,混淆了儿童的认知。
儿童文学应当尊重自然规律,树立敬畏生命、热爱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观念。纵观中外,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留下了经典的优秀作品,比如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以及世界知名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长袜子皮皮》等,还有我国的叶圣陶、丰子恺、张天翼等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稻草人》《小钞票历险记》《大林和小林》等。这些佳作哺育了几代人的成长,培养了他们美好的品质和高洁的情操,绘制了许多鲜活温馨的儿童生活画面。
儿童文学不是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虚幻的美好假象中,而是要让他们懂得现实的情况,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既让他们懂得真善美,也要看清假丑恶。儿童文学应当是纯洁的、浪漫的、活泼的,应当是了解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