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6月03日
第08版:市州观察

镇原 山青草绿产业旺

镇原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田永昭

镇原县雨润种植养殖生态农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瑾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田永昭 白勇涛 张宁宁 张凡

初夏时间,走进镇原县的广大乡村,通村道路宽阔通畅、干净整洁;村里广场设施齐全、时尚美观;农家院落花团锦簇、清爽怡人……镇原县主动适应新常态对环保工作的新要求,精心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和林权改革工程,苗林产业蓬勃发展,山青了,草绿了,天蓝了,生态建设成效初显。

日前,笔者沿着318省道前行,放眼望去,姚川流域万亩苗林示范片带草木葱郁,满山皆绿。“以前,这里除了光秃秃的山还是光秃秃的山。这些年,新栽植的油松苗木基本上全都成活了。”当地护林员黄海涛说。

说起这些年生态建设带来的变化,平泉镇姚川村村民慕小华高兴地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山绿了,树多了,环境越来越漂亮了。”

镇原境内多为山地,沟壑纵横,梁峁相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该县立足实际,建立“四定双包”责任体系,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造林绿化工程。2014年,该县结合“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大力扶持林农发展苗林产业,每年实施苗林结合培育15万亩、新育绿化苗木2.5万亩。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完成苗林结合培育76.83万亩,可出圃优质大苗6453.72万株,实现销售收入9.7亿元。

与此同时,镇原县全面落实森林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聘用护林员564人,平均每个行政村达到2人以上,进一步加大林政案件的查处力度,重拳出击,严查快办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确保县域内森林资源总量稳步提升。

据介绍,目前镇原县已累计实施完成退耕还林76.7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亿多株,全县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6.6万农户27.8万人户均领取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万元以上,实现退耕还林劳务收入1.5亿元。

以打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美丽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镇原县按照“垃圾污水抓紧治理、厕所革命抓好示范、村容村貌抓出成效”的思路,积极促进农村面貌实现大提升。

初夏的清晨,走进南川乡和平村村民安宏宝家中,房前屋后卫生清洁、井然有序,屋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正要去垃圾集中收集点倒垃圾的安宏宝告诉笔者:“每天搞搞卫生,心里也明快了许多,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

“大家都动起来,每人尽一份力,乡村就能美起来。”孟坝镇王湾村村民李鸿选一边清理路边的垃圾一边说。

同时,在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中,该县把城区、村镇所在地、道路周边、河道水系四个领域作为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的着力重点,全力整治环境“顽疾”;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巾帼共建美丽家园清洁行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号召大家树立共建共享意识,共同参与到环境清洁中来,让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幸福。

据悉,至目前,镇原县为全县215个行政村配备垃圾箱2442个,清理陈年垃圾2391处,共拆除危房3751.5间、危窑1119孔、危墙26365米、残垣断壁23812米,清理“三堆”11623处,栽植行道树889.89公里,清理边沟1234公里。

平均海拔1456米,年均气温10.4℃,年均降雨量589毫米,无霜期175天左右,光热资源丰富……镇原县的自然区位优势,为当地培育壮大苹果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连日来,屯字镇闫孟村的有机认证苹果示范基地里,千亩果树汇成了一道道风景。“苹果产业既要提高经济效益,也要实现生态效益。”镇原县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大面积的苹果树栽培,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对保持水土、减弱风速、保护环境起到了良好作用。

在位于镇原县太平镇的庆阳居立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育苗基地,果农们正在忙碌。

庆阳居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建成现代矮化苹果示范园1575亩。进入挂果期后,公司把果园分片承包给流转土地的农民,双方约定,苹果销售之后给予农户“提成”。很快,就有11户农民承包了350亩果园,太平镇枣林村村民李满军就是其中之一。“一年下来收入5万多。”李满军高兴地说。

截至2019年底,镇原县果园累计留存面积12.57万亩,其中挂果6.64万亩,年产值7.3亿元。目前该县建成万亩乡镇4个、千亩行政村46个、百亩自然村340多个,10亩以上种植大户有1150多户,逐步形成了以屯字塬为主,辐射带动平泉塬、临泾塬、孟坝塬规模发展的苹果产业带和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镇原县精心培育“文化+旅游+服务”等新型业态,着眼培育消费热点,积极推进信息、绿色、住房、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健康养老“六大消费工程”,倾力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2020-06-03 1 1 甘肃日报 c193595.html 1 镇原 山青草绿产业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