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4月22日
第10版:理论

激活绿色金融 促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姬新龙 陈芳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历史成就、目标任务和工作方向,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行动纲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同构成新时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黄河流域甘肃段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点区域,在国家经济整体布局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甘肃地域辽阔,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恶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集中学习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多次实地调研并召开研讨会,围绕防范洪水风险、推动生态环境补偿、强化优势特色产业、保障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积极探寻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崛起和经济绿色转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激活绿色金融的内在动能,使其在绿色经济、绿色产业发展中成为重要支持。

一、绿色金融具备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能

绿色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环境改善,节约利用各类生产资源的特殊经济活动,是金融机构与绿色发展理念最为紧密的结合。作为引导绿色经济内生发展的政策性金融创新,绿色金融也是连接金融资本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最佳纽带,能够合理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最大程度向环境保护领域倾斜,实现投资、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可持续性。绿色金融需要政府有效引导,参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在市场主体如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多元化主体的共同助力和参与下,依托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和碳金融等金融产品设计、金融工具创新,同时借助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政策保障机制,实现产业经营、消费生活乃至经济整体、社会生产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绿色金融引导的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理念,还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绿色投资观、绿色消费观和绿色生产观的良性培育机制,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方面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和可持续推进。这种理念培育机制形成又会反向驱动绿色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亟须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需要金融资金的大力支持。首先是环境融资与基础设施建设应该配套。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需要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给财政资金带来极大压力。依托绿色金融PPP等创新融资模式,推动银行资金积极主动参与具有生态环境价值的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既能缓解公共财政资金压力,又能够防范黄河流域洪水灾害风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水质安全。其次是特色农业发展离不开绿色信贷。甘肃是农业大省,但黄河流域上游段的农业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与东中部地区乃至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由于融资渠道不畅或资金不足,沿黄地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与发展内生动力依然不足,河套灌区等粮食主要生产区面临明显融资约束。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大绿色信贷投放规模,能够有效改善现有农业生产技术,满足自给自足的同时,更能加快特色农产品开发建设,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为产业扶贫和产业脱贫增添动力。再次是企业绿色化改造需要市场化的绿色债券。通过筛选沿黄区域的绿色企业,集中发行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特色专项债券,引导资金流向绿色生态产业与企业,及时高效地解决各类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激发经济活力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减少因设备老化、环保设施不足造成的沿黄企业新的污染。与此同时,加快建立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生态企业的有效识别机制,关注优质企业绿色债券的运营模式,协助企业降低发行成本,缓解绿色产业及绿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

三、绿色金融助力生态保护的优化对策需要有效落实

总体来看,在追求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多方面因素,尤其要从绿色金融的视角,抓稳金融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这架“马车”,加大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和工具创新,实施稳健可行的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把绿色资金真正应用到生态治理、环境保护以及绿色产业投资、企业绿色改造中。

第一,要加快区域性多层级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建设。首先要优化绿色信贷,立足黄河流域甘肃段自身生态和产业特色,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授信机制、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等。完善生态环保、特色产业支持要求的绿色信贷评价考核体系,指导和推动区域内各商业银行制定绿色信贷目标,增强银行开展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重点围绕沿黄地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循环化改造、生态农林业、低碳经济试点示范等绿色项目发行绿色债券。再次要积极推动绿色保险业务的开发与应用,配合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激励政策的落地实施,强化企业防范环境污染风险和分担赔偿的责任,将未来的污染成本显性化,引导黄河流域甘肃段相关企业减少高环境风险的投资。

第二,要建立区域化绿色金融配套措施与信息共享机制。绿色金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效应激发需要配套的激励措施。具体可分为经济激励和声誉激励,包括增加收益、降低成本、减免责任、赋予权利、给予特殊荣誉或特殊资质等。比如:政府层面可设立“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金融特别基金”,或者针对黄河生态保护绿色金融业务设立财政贴息专项基金、政府风险缓释基金等,同时出台如“绿色债券贴息”“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补贴”“绿色担保奖补”等系列配套政策,通过奖励、利息补贴、保费补贴、担保补贴、风险共担等方式,支持参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主体,激发其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构建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沿黄企业参与环境保护、碳排放成本与收益、资源消耗等相关信息,实现银行自身对客户环保信息动态监测,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平台,政府部门也可了解沿黄企业相关减排措施等,与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方案,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环保部门通过信息共享机制还可查询企业污染物排放等,对企业进行反向监测与考核。

第三,要以生态保护为导向,助力黄河上游传统产业绿色升级。传统产业在绿色化升级改造过程中,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若仅依赖自筹资金,难以支撑绿色转型全程实现。由于产业绿色化改造能够产生潜在的生态环境效益,因此可借助绿色金融创新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构建绿色产业标准体系,围绕传统产业绿色改造转型目标,建立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项目绿色企业识别方法,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事故问题。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绿色产业改造和投资,以高标准、高质量开发、设计、运营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项目,在确保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社会责任义务的同时,满足社会资本的逐利需求,高效有序推动黄河流域甘肃段各类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转型与改造。

甘肃地处黄河流域上游,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激发绿色金融内生动能,积极主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因地制宜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着力加强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治理、促进全流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姬新龙系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陈芳平系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区域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2020-04-22 1 1 甘肃日报 c186865.html 1 激活绿色金融 促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