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4月16日
第11版:走遍甘肃

【驴友手记】

天马故乡渥洼池

渥洼池风景区组图 摄影:麻守仕

麻守仕

曾几何时,一曲苍凉悲壮的《阳关三叠》划过琵琶的琴弦,撩拨着游子们冷落的思绪。如今,春来塞外,万象更新。融大漠风情与江南风光为一体的迷人景致,早已让游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那就是“天马故乡”——渥洼池。

渥洼池,地处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古阳关脚下,是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渥,即润和厚,洼,为低洼,合起来就是水很多的沙漠低洼处。兴许,渥洼池又临近古寿昌城,故又得名寿昌海。我想,渥洼池,能被誉之为海者,即是缘于其面积的广阔,又缘于大漠深处的人们,对这汪水草的厚爱吧。

在渥洼池畔举目远眺,在阿尔金山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偌大的渥洼池显得安静祥和,广阔的水域就像一面镜子,镶嵌在大漠深处,在阳光的折射下显得格外深邃而内敛。渥洼池畔茂密的灌木林和高大密集的芦苇荡,将一汪湖水浸染的泛着黛绿,芦苇和灌木在湖水滋润下郁郁葱葱,高低错落有致,大有阡陌纵横之势。西岸不远处,南北迤逦着一座两公里有余的沙坡头,犹如一条盘旋的黄龙,亘在湖水的西边摇头摆尾,它曾经以每年两至三米的速度,肆无忌惮地向渥洼池水域逼进。不过,在阳关保护区的精心培育下,一片密集的芦苇,已经爬到了沙梁顶上,将这条黄龙死死地锁在原地,动弹不得。

如今,在这道墨绿色的芦苇梁上,在水位极度下降的大漠深处,保护区内仍有这样的景致和创举,实属一个奇迹,一个故事。余秋雨先生曾在《沙不隐泉》一文中,慨叹敦煌月牙泉的神奇与神韵。那么,天马故乡渥洼池,何尝不是敦煌的又一个神奇与传说?渥洼池周遭被茫茫大漠戈壁所围困,大有狼吞虎咽之势。但千百年来,漫天肆虐的黄沙不但没有对它产生任何妨碍,反而让这里成为敦煌有名的鱼米之乡。每到秋高气爽,渥洼池畔水光潋滟,碧波荡漾,鱼跃鸭游,黑鹳、白鹭、天鹅、大雁等珍贵水鸟优雅地涉于水边,偶尔还有一群白鹤轻捷地掠过湖面,洒下一片苏杭景致般的美丽。

据说,阳关渥洼池是因为汉武帝孕育了一代“天马”而闻名遐迩。相传,西汉年间,河南南阳新野有一个小官名叫暴利长,因犯罪遭刑,被充军发配到此地屯田、牧马。在放马时,他看到有群野马每天傍晚来渥洼池边饮水。一天,他在野马群中发现了一匹与众不同的骏马。这匹马体态高大,骨骼不凡,枣红毛色,跑起来像一团烈火。暴利长深知汉武帝酷爱宝马,于是设计将其擒获,献给了汉武帝。汉武帝见到这匹天马后,大加赞赏,认为是吉祥之兆,是他最崇敬的“太乙神”赐给他的,便为马起名为“太乙天马”,遂即兴作《天马歌》:“太乙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距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从此,渥洼池便名扬天下,千百年来引得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前来一睹其风采。

然而,学术界在上世纪末却因渥洼池的确切地理位置而争论了很久,最后源于敦煌石室发现的P.5034号《沙州图经卷第五》载:寿昌海右出寿昌县东南十里,去(沙)州一百廿里,方圆可一里,深浅不测,地多芦蓟。(李正宇·渥洼水)至此,渥洼池所处的地理位置才最终有可靠的着落——阳关镇东南黄水坝是也。

尽管“天马”和它那动人的传说已经远去,但渥洼池却以另一种方式,鲜活地存在于大漠深处。它既是古阳关脚下集文化与旅游为一体的著名景点,又是蓄水数百万立方米的水库,不仅滋润着古阳关脚下的万亩葡萄基地,也滋养着虹鳟鱼、金鳟鱼、武昌鱼等名贵鱼种,使阳关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渥洼池畔密集的水草和广阔的湿地,向四周绵延辐射出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万公顷的核心区。如今,当我们策马扬鞭尽情驰骋在这片绿洲,溪流的欢歌笑语,鱼影的波光粼粼,芦苇荡里若隐若现的野生动物,密林深处的鸟语花香,无不诉说这里的历史和变迁。

2020-04-16 【驴友手记】 1 1 甘肃日报 c185858.html 1 天马故乡渥洼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