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军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又称脑中风,它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脑梗塞为常见。脑卒中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尤其是在气候多变的季节更是多发,主要是因为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病所致,但是有时药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因,特别是用药不慎时。
根据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在服用以下几类药物时应特别慎重。
降压类药物 有些中老年人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便大量服用降压药物,甚至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求达到快速治愈的目的。其实这种做法很危险,因为人体血液和血压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如果在很短时间内通过大量服药使血压骤然下降,会使患者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脑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血液易于凝聚,容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因此,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合理用药。
利尿类药物 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水肿,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若中老年人使用剂量过大,尿液排出增多,易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可导致脑血管栓塞。中老年人应慎用。其他如镇静催眠药,服用不当也可引起血压下降,形成脑血栓;滋补强体药如人参等,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长期服用时,有发生脑血管破裂,造成脑溢血的可能,切不可滥用。
促凝血类药物 中老年人发生出血性疾病时,常应用止血敏、安络血等促凝血的药物止血。这些药物虽然有止血作用,但过量使用可促使血栓形成,尤其是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血液更易凝固形成血栓,进而发生脑卒中。因此,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应禁用此类药物。
解热镇痛类药物 大多数人在感冒发烧时,常用此类药物,特别是高热病人往往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热。这些药物均是通过大量散热而使体温下降,继而使人大量出汗,失去水分,尤其是伴有呕吐、腹泻的中老年人,发汗后致使机体缺水严重,造成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加,促使血栓形成。因此,中老年人发烧时,最好不服用此类药物,而以物理降温为好。非用不可时,大量出汗之后,应及时通过饮用糖盐水或静脉滴补液等方法补充水分,切不可大意。
发现卒中患者后,要沉着冷静,将患者放平,仰卧位,不要枕枕头,头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内的分泌物呛咳误吸到肺部造成患者窒息。另外,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因为卒中大致可分为出血型和梗塞型两种,在没有确诊以前,绝对不能随意用药,否则会加重病情。家属应该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简单叙述病情,让急救医生做好抢救的物质和心理准备。整个转运过程中,家属最好尊重急救医师的建议。
选择医院时,应选择有卒中治疗资质及有经验的医院。对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治疗对将来的恢复越有利。为卒中患者在超早期提供及时、规范、有效的治疗,成为卒中救治的关键环节。尤其对脑梗塞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而医院有无必要的溶栓条件及经验(如能够进行必要的影像检查、有专门的卒中团队、具备重症监护设施等),将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在临床上,对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强调早期康复治疗,也就是当急性发作时,经神经科医护人员救治,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以后,就开始接受康复治疗。
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其家属都明白,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应该整天躺在床上等待康复,最好的办法是积极的运动,重新学习生活自理和恢复各种功能。
家庭康复治疗包括:被动运动、助动运动和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是由家属帮助患者运动,可以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生或治疗师学做,如果患者的肢体稍微能活动,可以练习做助动运动,即用健侧手分开患侧的手指,两手手指交叉相握,然后由健侧手带动患侧的手慢慢伸直双侧肘关节,然后慢慢屈肘,再伸肘,重复数次以后;再慢慢向健侧平移到最大幅度,然后又向患侧平移到最大幅度,重复数次以后,双手放开,放松一下。请注意,这里指的“带动”不是“代替”,也就是要强调患侧上肢也要尽力去活动才对。如果上肢能较好地主动运动了,那么就可以进行主动运动,如试着去做各种日常生活小事,包括刷牙、洗脸、拧毛巾、穿衣等,下肢的活动也是如此。如果出现有言语功能障碍,同样需要从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训练,逐步提高。
发病后的3个月是恢复功能的最佳时期,一定不要错过,要抓紧时机。为了少走弯路,家属陪伴患者到有康复医学科的医院去看专科门诊,向医生讨教方法,以便在家中自行给患者做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