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1月27日
第05版:理论

推动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发展

王学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甘肃段既是甘肃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发展的核心区,也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区,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面对黄河流域甘肃段的多样性、复杂性,甘肃要把生态产业作为推动流域内高质量发展的推手,强化各类要素支撑,挖掘黄河流域甘肃段的保护和发展潜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推动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新样板。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带建设为目标,以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以黄河干流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线,加快规划论证和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要充分与国家生态保护顶层设计紧密衔接,构筑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生态长廊和安全屏障,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保护新路子。

打造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标杆。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实施水资源配置、区域供水、农村供水、农田节水、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六大工程,努力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三大目标。加快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实现黄河、长江、河西内陆河三大流域水资源统筹配置,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为推动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产业新高地。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大生态产业发展目标,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崛起。工业方面要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重点,打造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带,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农业方面要着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充分集成现代技术,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现代”方向引领、“丝路”时空定位、“寒旱”内在特质的新时代农业发展路子。

打造黄河流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我省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众多,内容丰富,价值突出,要把黄河流域文化纳入全省文化战略平台,加强规划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黄河流域文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促进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依托黄河文物遗址和黄河大景区,挖掘文化旅游优势,发展高端文旅服务产业,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甘肃段文化旅游经典。

黄河流域甘肃段发展生态产业的战略取向

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是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走跨界融合之路。一是推进甘肃黄河流域带状经济与网状经济的融合,建设甘肃黄河流域生态产业带,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二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将高端制造业打造为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三是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构建新型产业级的虚拟商业生态圈,以新兴产业的技术提高传统产业效率,以传统产业的市场带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数字化。当今数字经济在引领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巨大作用。我们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一是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5G等数字基础产业建设,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二是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实现传统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重塑甘肃传统产业新优势。三是用数字技术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数字技术在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优势行业的广泛应用,加大新兴业态培育力度,构建数字经济引领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新兴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支柱。

平台化。平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大力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一是在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有色新材料等行业,大力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改变传统工业的研发模式、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二是抓好“特色中国—甘肃馆”的运营和推广,加快建设网上农产品交易平台,加强产销衔接,形成网络化经营体系,不断扩大我省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三是建立集旅游资讯查询、电子商务、微营销、电子导览、虚拟旅游于一体的甘肃智慧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特色旅游,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加速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智能化。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我们应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发展智能企业为重点,加快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一是在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分类实施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推动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建设智能工厂(车间),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能力。二是在蔬菜、马铃薯、草食畜牧业、中药材、优质林果、制种和酿酒原料等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中,加快智能传感器、卫星遥感、地理空间系统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对农业生产的精确监测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精准化、智能化。

(作者系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

2019-11-27 1 1 甘肃日报 c161103.html 1 推动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