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 多
陇上江南八月天,又是一年乞巧季。陇南乞巧,承载着陇南千年民俗文化的历史记忆,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如今,在乞巧之乡,陇南女儿们不仅传承着刺绣、剪纸、草编、麻纸等灿烂的民俗文化,她们之中为数不少的优秀者,更是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闯出了一片天。
西和县稍峪乡王山村村民何芳,一有农闲时间,就在自家院子和邻里姐妹们编织草编。她创新了玉米叶编织技巧,在田地里不起眼的玉米叶经她的巧手后,变成了桌椅、靠垫、篮子等家具与装饰。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能把留守家中的妇女带动起来做草编,我很高兴。”何芳自豪地说。目前,她牵头成立了“巧妹子草编合作社”,带动周围多个村子的200多名妇女创收。
这几年,陇南电商发展如火如荼。陇南以举办“乞巧女儿节”为依托,“巧”借互联网“东风”,把传统非遗技艺保护传承和脱贫攻坚、电子商务、劳务输转、生态文明、旅游发展等深度融合,全面助推精准脱贫进程。
借助微信分销、淘宝、有赞商城等互联网平台,西和优秀电商代表刘许霞带领乡亲们把西和土蜂蜜、土鸡蛋、牡丹花茶、野生蒲公英茶及西和本地纯手工编织品销往全国各地。“电子商务,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实现了脱贫致富,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上的近在咫尺。”刘许霞说。
的确如此。西和县依托“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品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乞巧网店。去年,乞巧文化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3.88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日举行的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以“弘扬传统文化,决胜脱贫攻坚”为主题。近年来,陇南乞巧女儿节每年一个主题一个愿景,在脱贫攻坚中打造“巧”字招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妇女劳务技能培训,培育“巧嫂”“巧妹”劳务品牌,数万“乞巧女”走出大山,活跃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劳务市场,实现了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
不仅仅是这些。乞巧民俗文化的兴起,也带动乡村旅游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乞巧文化已然成为推进陇南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之一。通过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突破,曾经身处大山的“乞巧女”,正以更加昂扬的精气神,奋力追逐着美好的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