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8月02日
第11版:百花

【甘报故事《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

拾级而上的甘报人

王 东

1987年5月初的一个下午,作为一名基层作者,借着在省委党校学习的机会,我从安宁赶到甘肃日报社拜访未曾谋过面的副刊编辑刘玉老师。

到了白银路的甘报社大门口,值班的中年门卫热情地朝兰山方向一指:“直直上去。刘主任在编辑部大楼二楼东头哩!”

我谢过了门卫,朝着他手指的方向拾级而上,望着古色古香、高大端庄的编辑部大楼,一股敬仰之情和崇高感油然而生,激动不已。

这年的4月23日,甘报的“百花”副刊上刚刚刊发了我创作的报告文学《艰难的奉献》,令我更为欣喜的是大名鼎鼎的苏朗先生为该文配了插图。在甘报用半个版发一篇小作者的作品,在当时可是一件影响不小的事情,很多熟人朋友都读到了,为此我还请在党校学习的同乡们喝了一场小酒。当时的稿费相当于我半个月的工资。

到了刘玉老师办公室,门敞开着,我怯生生地敲了两下门板,里面传出平和的声调:“请进。”

刘老师坐在堆满稿件的书桌前,微微发福的脸庞,看上去笑意盈盈、谦和儒雅。我赶忙自我介绍,他站起来伸出手:“噢,你就是王东。小伙子嘛!”招呼我坐下。我忐忑地表达着发表作品的谢意和兴奋。

“你那篇稿子,立意好,文笔还行。继续好好写去……”

临走,刘玉老师送我两本印有“甘肃日报”字样的稿纸,算是对我的鼓励和期许,我如获至宝捧在胸前。

时隔三十多年,拜访刘老师的情景历历在目,历久弥新。甘肃日报拾级而上的大台阶,刘玉老师和蔼可亲的样子刻在了心底,挥之不去。

第二年我党校毕业后,从定西地委调到《党的建设》杂志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由于党报党刊的工作关系,从此与《甘肃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天从头至尾读《甘肃日报》既是我工作的需要,更是我的爱好使然,一些发稿多的记者,未识其人,先熟其名,在读其名下文字的同时揣度容貌长相,透过他们的文字,发现好的信息和线索,学习借鉴好标题、好文章、好版式。

三十多年来,时常拾级而上:到报社、到记协,或公干、或访友,多有收获。遗憾的是令我心存感激的刘玉老师和报社的一部分创刊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甘守清寂、忘我工作的风骨和精神,依然在报社薪火相传,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途。

机缘巧合,在今年5月份《甘肃日报》即将迎来创刊70周年之际,组织上安排我到甘报社工作。听到这一消息,我既兴奋又惶恐,兴奋的是在职业生涯中,有缘与亦师亦友的老领导、老朋友成为同事,惶恐的是报社藏龙卧虎,聚集了大量人才,还需不断学习。

上班伊始,报社主要领导安排我参与报史馆的陈展工作,从而有机会对甘肃日报创刊70年的辉煌历史,近距离地触摸和感知。

翻开一页页尘封的报纸编年史,第一任社长阮迪民先生拾级而上的背影跃然纸上。这位出生于浙江临安的江南才俊,帅气硬朗、英姿勃发,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奔赴延安,投身革命。“8·26”兰州刚刚解放,他就乘着吉普车穿过硝烟未尽的街道,急匆匆请驻扎在三爱堂的彭德怀司令员题写报名。返回报社时,时年34岁的阮迪民社长拾级而上的背影,永远定格成了《甘肃日报》历史上庄严神圣的一页。

厉兵秣马,风雨兼程。1949年9月1日,《甘肃日报》创刊出报,为迎接新中国成立献上甘肃人民的厚礼!

1949年8月31日晚,彭德怀司令员亲自审改了由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张德生撰写的社论《庆祝兰州解放》(代发刊词),社论明确指出办报宗旨:“在中共甘肃省委领导下,全心全意为甘肃人民服务。”

三个月后的12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为《甘肃日报》题写了四幅报名,其中一幅沿用至今,熠熠生辉。

读到这里,仿佛看到编辑部大楼的大台阶上,一代又一代的甘报人拾级而上,栉风沐雨,负重前行。他们用崇高信念、工匠精神,殚精竭虑、通宵达旦地打磨着每一枚汉字,守望明天,憧憬未来,把自己的青春和忠诚镌刻在了大台阶上,坚实厚重,足迹如铁。

进入新时代,拾级而上的新一代甘报人,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迎难而上,改革创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礼赞,把全心全意为甘肃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大写在蓝天上,流淌在血脉里。

2019-08-02 【甘报故事《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 1 1 甘肃日报 c141741.html 1 拾级而上的甘报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