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7月10日
第11版:文化

【文化论坛】传统文化即能量管理

郭文斌

在文艺志愿者实践中,我发现,用现代科学加文学手法推介传统文化,是个好方法。

比如用电影原理解释人生。电影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部电影都是底片播放的。人的一生也是这样。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都是前一个生命周期录制的电影底片的播放,现在的所作所为,又为下一个生命周期拍摄新的电影。生命就这样一直拍摄下去,播放下去。因此,顺,我们也别太高兴,逆,我们也别太沮丧。因为顺逆全是自己写的剧本、招的演员、做的导演。为此,我们就会对每一个起心动念负起责任,因为它们都是下一个生命周期要播放的电影底片。为此,一事当前,是要名要利还是要道要德,就很容易把握了。

也有人说,你如何保证这种可比性的同理性呢?

我就告诉大家潜意识的四大属性,一是自动记录,二是自动播放,三是自动共享,四是永恒。这是科学啊。读史我们会发现,凡是清官,他基本都是认同生命永恒性的,比如范仲淹和袁了凡。这种生命的永恒观,也会变成家族传承的永恒观。据统计,至清末,范氏后人中仅相当于现在部长级的人物就有72位,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用能量解释福气和道德。

如果你说吃亏是福,节俭生福,人们会觉得抽象,什么是福?换个名词——能量,大家就一下子理解了。如果你说,积善成德,厚德载物,人们也会觉得抽象,什么是德?换个名词——能量,大家就一下子理解了。原来,中国人讲的“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全是能量变的。既然全是能量变的,那幸福的学问就是提高能量了。

如何提高生命能量?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能量藏在意识里。意识的纯度、广度、精度决定了能量的高低,意识越是和天性同质,就越有纯度;越是和万物同频,就越有广度;越是把天性和物性统一,就越有精度。这时,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人要讲“泛爱众”,要讲“天下为公”,要讲“君子爱人”。因为天性是平等,是仁爱,是谦让。纵观历史,凡是反天性的朝代都是短命的,相反,以民为本的朝代都是长寿的。王朝是如此,家族也一样。能够延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家族,都是维护天性的,都是按照“五常”“十义”“四维”“八德”教育子女的。

既然能量是永恒的,那生命的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提高我们的能量自由度。比如现在是冰,将来要成为水,现在是水,将来要成为气。现在坐拖拉机,将来要坐轿车,现在坐轿车,将来要坐飞机,现在坐飞机,将来要坐宇宙飞船。后者的成本要比前者高,因此我们要积攒能量。如何积攒,扩大心量,因为天地视人的心量匹配能量。如何扩大心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有两年做文艺志愿者,实实在在体会到这一点。发现自己的念头从利己渐渐转为利他,做事的平台一下子变大了,以前觉得千难万难的事情,现在也容易做成了。

为此,圣贤教化无非是为了后人管理好生命能量,传统文化无非是一种管理生命能量的智慧。

为此,我提出三观——底线出版观、祝福性文学观、正能量阅读观,在全国公益论坛上宣讲,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

底线出版观,就是所出作品能否首先让自己的孩子阅读,如果不能,这种出版就是负债出版,获得的利润就是负债利润。换句话说,我们因之挣的钱越多,欠的账也越多。将来是需要我们拿生命能量去偿还的,也许用于偿还这个债务的,正是用来做我们长寿面条的面粉,康宁面包的面粉,善终点心的面粉。这一点,我们从古往今来那些负债出版的人身上,看得清清楚楚。为此,古人认为财有吉凶之分,而最凶的财,就是以败坏世道人心为代价赚的钱,这种钱,是要不得的。

祝福性文学观,就是文学首先应该有祝福性,应该首先为阅读者带来祝福,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给读者带来祝福?无疑是具有天地精神的,生机勃勃的。天地精神的人间伦理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当下,我们看到一些作品,是反此八德的。事实上,能够意识到文字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力的作家不是很多,当他一旦意识到,他就会觉得作家是一个需要每天枕着责任之枕睡觉,端着责任之碗吃饭,握着责任的锄头耕耘的从业者,他就会带着父母心肠写作,用干净、温暖、诗意的文字点亮读者的心灯,安妥读者的灵魂。

正能量阅读观,就是要选择正能量的作品去读。因为一切阅读对象都是生命力载体,都是能量载体。正面价值的文字会给读者带来正能量,负面价值的文字会给读者带来负能量。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化,都一再证明,平等、仁爱、崇高、宽容、谦虚、善良、忏悔、利他,是正能量的价值载体,歧视、仇恨、贪婪、抱怨、狭隘、嫉妒、傲慢、利己,是负能量的价值载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内圣的民族,作家当然也不例外,否则,我们就会如总书记批评的,让文艺沾上铜臭气,成为市场的奴隶。

2019-07-10 1 1 甘肃日报 c135941.html 1 【文化论坛】传统文化即能量管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