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1994年,刚刚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王云平,沿着父辈的足印回到甘肃,成为第二代酒钢人。那一年,她23岁。
从此她深耕轧钢一线,一干就是25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酒钢科技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她说,一个个挑战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王云平还清楚地记得,她初任管线钢项目负责人时遇到第一个挑战。“管线钢主要用于制造输送石油或天然气的管道,它是在地下几十米深处服役,管道一旦爆裂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管线钢的‘落锤撕裂’指标尤为重要。”王云平解释,管线钢“落锤撕裂”指标是评价管线钢低温韧性和止裂韧性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而那段时期,受工艺水平限制,“落锤撕裂”指标却长期不达标。
面对这一困境,王云平和她的研发团队无数次查资料,一次次试验,三个多月后,终于解决了影响“落锤撕裂”指标的瓶颈问题,并首次成功试制管线钢X70,突破了困扰酒钢三年之久的难题。此举不仅结束了酒钢不能生产厚规格管线钢带X65的历史,而且填补了酒钢管线钢带X70的历史空白;同时为酒钢公司拓展品种钢市场、创造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产品和技术支撑。
这一成功,给了王云平信心。面对包晶钢铸坯纵裂率高的难题,她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对工艺路线相近钢种进行对比分析,策划三套不同工艺方案,终于找到一套最佳方案,不仅使其碳含量在包晶区的铸坯纵裂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且在国内首创了低锰独特方案,吨钢合金成本降低83.5元,实现年增效2000万元以上。该项目荣获甘肃省冶金有色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年来,王云平靠着一股子韧劲,全身心投入到每一项科技创新中:通过在CSP短流程研制开发复相钢的科技项目,开启了企业和高校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通道,使酒钢基于CSP短流程生产高强钢的技术迈向国内先进水平;主持修订《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和钢带》国家产品标准,这是酒钢首次修订国家产品标准,使酒钢掌握轻量化汽车大梁用高强钢技术质量的话语权;率领轧钢专业技术团队每年依靠科技创新为企业创效千万元以上。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王云平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从一个人努力到带领团队获得“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到“全国劳动模范”,从党的十九大代表到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七届执行委员会委员,王云平说,“这是我肩上的新责任、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