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前提,涉及以什么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思路发展文化的问题。文化自觉对于确立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陇南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在历史上是连接我国西南和西北的重要通道,汇聚融合各种独特的文化元素,各类文化原汁原味地传续下来,成为建设特色文化城市不可多得的“矿藏”。因此,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在文化自觉视域下把握切入路径,乘势而为,努力答好时代赋予的“考卷”。
一是摸清文化“家底”,深入发掘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紧紧依托西汉水流域的早期秦文化、乞巧文化遗存,以成县《西狭颂》、徽县《新修白水路碑记》摩崖石刻群和康县北茶马碑为代表的古代交通文化遗址,以宕昌苯教文化、西和仇池文化、文县白马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氐羌民族遗风,以及遍布全境的三国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组织力量开展地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整理与研究,号准文化之脉,找到文化之魂。
二是突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实施文物保护项目,加大非遗保护力度,优化文化生态建设。按“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持,大园区承载,大集群发展”的思路,制定文化建设项目库,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架构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文化发展规划要远近期结合,总体与专项配合,并与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对接,统筹开发,突出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用好政策,引入社会资本,做强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当前正在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服务提档升级等项目以及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等政策空间,制定让投资者“看得见,算得来,有吸引力”的实施细则,尽快让群众自办文艺团体联盟工程,社会力量参与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管理创新工程、非遗项目进景区工程和文化能人进驻村(社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工程等具体项目“落地”。要通过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做大文化旅游、民间民俗工艺品加工、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培育文化创意、动漫数字、节庆会展等新型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和养老养生等文化融合产业,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是强化“大文化、大资源、大整合、大建设、大发展”理念,实施精神引领、精品打造、文化惠民、改革创新和文化人才工程,推进与周边毗邻省市的文化交流合作。下大气力打造各种节会和新媒体平台,及时研究和解决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文化发展绩效纳入官员考核评价体系,大力选拔、引进、培养文化人才队伍。引导企业家参与文化产业开发,改善市场准入和投融资环境,全力培育文化中介组织,维护文化市场秩序,有效探索地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互联网+文化陇南”的发展模式。
五是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大优秀文化产品的供给,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切实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理顺渠道让广大民众融入文化,分享文化成果,做大做强一批老百姓能参与并得实惠的节庆会展品牌,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有效保障文化消费者权益。充分尊重每位社会成员在当地文化建设中的话语权,畅通渠道保障他们对文化场馆建设、特色城镇、民俗街道、风情村寨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知情权和建议权。
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陇南只有借力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既不自卑自弃,也不自大自傲,理性按照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原则,把文化优势、区域精神转化为发展动能,才能促进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全面建成魅力特色文化城市。(执笔人:赵琪伟,中共陇南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