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2月19日
第07版:百花

温情注视

张子恒

这个春节不回家了,做这个决定很不轻松。家在二百多公里外的静宁县张家小河村。故乡的村庄每每这个时候会聚集很多漂泊在外面的游子,村庄会比以往多份活力。

我的故乡在春节鲜有轰轰烈烈的故事。一个村庄基本是张姓一家,同祖同宗,祭祀宗亲、迎财神接喜神等很多民俗活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要仪式感很强地在一起进行。这个时候也是许久没有见面的村人互相交流的时机,受到村民集体称赞的主角随着议论蔓延开了,孩子们大多懵懂中会受到这份认同的感召,以这份认同更加努力。我一直认为这份朴素的认同就是故乡最好的乡规民约,几百年下来,村庄行政区划几经改变,但村民们朴素的价值理念一直延续至今。

故乡朴素的味道也吸引着远方的游子。由于求学、工作,全家已经离开村庄很久,多年没有回来,村民认识的都不多了,但只要回来,主动报了名字,说了过往,全村都会以最真的热情接纳。今天你家请吃饭,明天他家邀请居住,那个时候,整个村庄都是自己的家。漂泊的苦累的心突然就会在故乡找到最好的依靠和温暖。

故乡不仅积累温情,也消除积怨,村民之间因为一些矛盾积攒的隔阂,在春节时会得到化解,热情的邻居主动张罗,相逢一笑一杯酒,什么就都过去了。自此,男人是朋友,娃娃是玩伴,和和睦睦。

故乡春节的喧闹也是渐变的。我很小的时候,整个腊月一个村子基本上集体进入置办年货阶段。现在就简单多了,便捷的购物通道,丰富的各类菜品,不打烊的超市,让置办变得便捷省时。很多年轻人已经没有储备年货的习惯了。大年初一拜年时,老年人散发的糖果也诱惑不了小孩子们了,如今的孩子们关注更多的是电脑游戏等吸引他们的新项目。很多在外工作的村人急匆匆回家,年三十团聚后,抓紧时间带父母到心仪的景区游览度假。

而故乡春节活动的项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时候村子里都会唱大戏,请周边比较有名的戏班,家家也会邀请亲朋来小住几天,看戏联谊交流。如今唱戏的传统依然保留,只是看戏的人稀稀拉拉没有几个。最能聚拢人气的是村里的歌舞队选演的节目,乡亲们称之为村里的春晚,而闯荡外面的年轻人也会主动参加表演一些节目,把外面的演奏形式带回来。经济条件好的村民也会捐献资金,布置演出场所。相比乡村春晚,村里的篮球赛、羽毛球赛更能吸引外村人参加。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是相邻村庄纷纷组队来参加比赛,在春节假期开启征战之旅。

人到中年的我们,骨子里依然期盼着家乡的春节,但受制于多种因素,梦想和现实总有一大截距离。村里一起长大、一起上学,然后天南海北各地工作的同龄人已经很难聚在一起了。村庄于我们如同老人,情感很近,也最能触动内心柔软的一面。故乡在变老,我们的影子也在拉长。而故乡新生的年轻人已经在用自己的语言以及习惯认识故乡,故乡对他们来说,正在新生。

时代在变,交通、通讯巨大发展,故乡春节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数代人对故乡的注解有了差别。但无论如何,我们几代人正在用不同的温情注视故乡,团聚过春节依然是故乡的魂魄。(插图:新华社发 商海春作)

2019-02-19 1 1 甘肃日报 c111250.html 1 温情注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