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0月03日
第04版: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特刊

【记者手记】

中华文化使“一带一路”更具魅力

    本报记者孙海峰 谢晓玲

    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自张骞通西域之始,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萨满文化……在这里不停交织、碰撞、融合、发展,使古老的丝路独具魅力。

    人文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基与灵魂。它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在继承和延伸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国智慧有机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

    作为全球化问题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展现了中国开明开放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广阔空间。今天,从伏尔加河畔到尼罗河流域,从南亚次大陆到安第斯山脚下,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得到世界人民的理解与欢迎。

    在得到更广阔传播空间的同时,中华文化使“一带一路”更具魅力。从天山脚下到黄河之滨,由克孜尔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龙门等组成的石窟艺术走廊,长盛不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在敦煌,借助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这一平台,各种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在这里展示,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

    在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中,中华文明的主张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亲诚惠容”等,逐渐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共识。中华文化以其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仅为民族的存续和发展注入勃勃生机,也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使中华文化不断走出去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碰撞、融合、创新,让文化发展获得不竭的动力。

    建成“一带一路”,必须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这就需要我们讲好历史、讲好传统、讲好友谊,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做到心灵通、感情亲,拉近距离,开展合作,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2018-10-03 【记者手记】 1 1 甘肃日报 c88386.html 1 中华文化使“一带一路”更具魅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