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0月03日
第04版: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特刊

以“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范鹏

    本报记者谢晓玲 孙海峰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首倡、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已经得到国际社会一定认同的一种治理倡议、一个人类共同梦想和一项造福人类的超大规模系统工程。”9月27日,受邀参加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华文化与‘一带一路’”文化论坛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范鹏,畅谈对习近平“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认识以及“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影响。

    范鹏说:“通过‘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种人类文明资源的滋养。其中,作为‘和而不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另一种表达,即‘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敦煌文化,因为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范鹏介绍,敦煌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人类文明广泛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与宗教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表达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同时,敦煌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原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融汇并形成于敦煌地区的独特文化,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范鹏认为,敦煌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因、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形象化的宗教题材为主要表现方式、以多文明多宗教交融创新为基本特点,“通而不统”是其主要精神。而“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

    对此,他阐述道,敦煌文化所体现的“和而不同”的国际间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之间的“通而不统”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和精深思想,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才造就了千年辉煌的敦煌,而这一精神与“和而不同”一起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资源。

    范鹏认为,在当今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不仅是技术上的互联互通时代,也是精神上的互联互通时代。我们需要和世界上各个地方、各种文明、各色人等实现联通,但与此同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明希望“通”了以后被某一个国家、某一种主义、某一种思想一统天下。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发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希望通过中国道路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是中国也绝不希望用中国这一套把世界统一起来,同时中国也不相信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主义有这样的能力和本领将拥有上万年文明史、70亿人的世界统一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现在的世界需要的就是“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

    范鹏说,以“和而不同”的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画出最大同心圆,以“通而不统”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可能在各种文明之间取长补短、促进人类共同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主张:“‘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谈起这一话题,范鹏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不同文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日益紧迫地摆在全人类面前,文化自觉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不是只有对抗和冲突,也有相互接触、交流、协调、互动、融合与共生。“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特别是“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习总书记上述主张深厚的历史底蕴之一,是消解文明冲突、促进文明融合的一剂对症良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深入研究、深入阐释,以达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8-10-03 ——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范鹏 1 1 甘肃日报 c88385.html 1 以“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