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7月05日
第12版:生活

【生活讲堂】假期辅导要适度 健康成长最重要

    本报记者 田丽媛

    暑假即将到来,对于辛苦了一学期的孩子们来说,应该是感到无比快乐的事情,无奈却有很多孩子对假期没有一丝憧憬和期待。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位学生,大多数孩子表示,本以为放假可以放松了,但父母已经报了各类补习班和兴趣班,不过是换了个学习的环境罢了。没有周末,没有假期的童年生活对孩子来说基本没有快乐而言。

    为什么许多家长不顾孩子感受,假期报班没商量?记者采访了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荆萌,据其多年进行家庭教育咨询总结,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分不开。家长普遍认为,上假期辅导班不仅可以让孩子有个“补差”和提前学习新知识的机会,还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在升学中更有希望。通过参加兴趣班可培养孩子多方面才能,获得一技之长。

    二是部分家长认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参加,自己的孩子自然不能落后,也应该参加。

    三是许多家长工作繁忙,没有闲暇时间陪伴和照顾孩子,只能将孩子托管在培训机构。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感觉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家长的一片“苦心”是否真的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荆萌认为,家长的迫切心态无形给孩子增加了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孩子过早地承担了超乎寻常的学习压力。而压力过大会使孩子在思维反应上表现出难以专心、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判断力降低、反应速度减慢、错误百出等问题;在情绪反应上会出现情绪低落或心情烦躁、抑郁或焦虑、无助绝望、激动愤怒、惊慌恐惧等状况;在行为反应上会出现忽视新鲜事物,兴趣和热情减少,人际关系恶劣,失眠或睡眠过多,厌学辍学,敷衍问题、推卸责任等表现。压力过大还会导致生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因此假期的各类辅导、兴趣班并非是孩子们的“护航编队”。在肯定辅导补习能够温故而知新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其不足之处。孩子若常年处于高压紧张的精神状态下,别说取得优异的成绩,连最起码的身心健康都很难保证。

    作为家长该如何做到既能将假期还给孩子,又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呢?荆萌推荐以下四条与大家一同分享。

    第一,作为家长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要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人才都是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与特长,真正成功的教育也是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只会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本身所负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切忌盲目跟风,强迫孩子参加假期辅导、兴趣班。正确的做法是应与孩子及时沟通交流,一同探讨孩子自身的强弱项,对自身学习查漏补缺,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并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第二,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在校期间充分把握课堂45分钟的观念,注重家校沟通,与老师一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孩子学习探索钻研的能力,鼓励孩子课上课下多提问,把不懂的问题在校内解决,这样可有效减少孩子参加假期辅导的必要性。

    第三,假期中,家长要本着“劳逸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在“导”和“玩”字上下功夫,引导孩子在放松的同时,还要追寻自己的兴趣,追寻多元化的生活。和孩子探讨制定相应的假期目标及执行计划,在此过程中家长应多创造机会,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让其在假期中去学习一些学校不能教授的技能、技巧以及知识。平时与孩子及时交流沟通,通过总结把体验、感悟和收获沉淀为孩子人生的经验。最终让孩子玩出意义,玩得愉快,在玩中全面挑战自我、发展自我,真正发挥假期的作用。

    最后,荆萌提醒各位家长,孩子的好奇心是不能扼杀的。为了避免危险,家长需要给孩子教授一些安全常识,例如溺水、触电、坠楼、误食、烧烫伤、交通安全、动物咬伤、滞留车内、拐卖诱骗以及独自在家等安全知识,在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还可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家长也可与同事或邻居结对子,让孩子们结伴在有长辈看管的地方学习或玩耍。

    假期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自立自强、诸多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还一个美好而有意义的假期给孩子,才是各位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018-07-05 1 1 甘肃日报 c73218.html 1 【生活讲堂】假期辅导要适度 健康成长最重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