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6月22日
第11版:文摘

想见其止

    王国华

    提到短命的得意门生颜回,孔子总是一副可惜怜惜叹息的样子。

    孔子有这么一句:“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这句话怎么理解?按多年流传下来的释义,是表扬颜回的:“我看见他一路向前,从没停止过,可惜死了。”但如果从相反的角度解读呢?可惜颜回这孩子,他只知道一路前行,却没见他停下来过。如果他能停下来多好啊。

    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停下来,原因很多。停下来思考,停下来咀嚼消化,停下来实践,蹲下身是为了跳上更高的一个台阶。或者,干脆学到一定程度就不学了。人的天赋不同,承受能力各有其限,若目前掌握的已经足够修身养性,养家齐家,那就算了。再学下去,或走火入魔,或旁门左道、否极泰来、乐极生悲,不是好事。

    有平衡,有自我约束,有底线。这也符合孔子一贯提倡的中庸原则。

    学习如此,做人亦如此。行善乃人生向度,亦为自我净化提升之路径。与人为善,与物为善,与周围环境为善,则和谐和乐,自己亦获其利。但善亦有度,放生者将毒蛇集中散布于村庄附近,乃至将老鼠跳蚤若干公斤置放于森林中,骤然改变生态,周遭之事物,皆成受害者。恁多老鼠跳蚤,也不知他是如何搜集到的。既论公斤算,似为买来。有买则有卖,有卖则有捕捉,有捕捉则有杀戮,“行善者”只顾一己之善,罔顾结果,实已成杀戮源头。另有一“善”,迁就一切,无论善恶,妄想善能改变一切,以至善自居。至善转为至恶,乃真理两极之随时转化,忽视不得。不至善者,方有恶之停止。

    推及一切,皆应有进有停有退。孔子以颜回论行止进退,非为只推崇“进”。但“进”是人生第一步,稍有功力修为,或一般意义上的功成名就之后才可论及止与退,孔子之叹,言外之意可以理解为:颜回应该是有“止”的,但我没来得及看到。他没来得及让我看到,还是因为他死得太早了。

    (摘自《天津日报》2018年3月27日)

2018-06-22 1 1 甘肃日报 c70838.html 1 想见其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