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6月22日
第11版:文摘

快语锐言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心 耕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出自清末著名思想家魏源的《默觚·治篇》,意思是,人才,积极求取则频出不已,不闻不问则越发匮乏。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古人的话,使我们更加感到在治国理政上用人的重要性,增强聚才用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能造时势。”历史上秦国的崛起,就是坚持不变地把人才作为最珍贵的资源,使秦国成为重要人才的净流入国。如宋代洪迈所言:“楼缓赵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唐太宗也是求贤若渴、识人用人的典范,他不仅自己注意发现人才,还要求群臣举贤。由于唐太宗能充分认识到用人对治国的关键作用,积极地发现人才,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这些人也各尽所能,从各个方面推动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现实中,一名领军人才可以催生一个新的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多项人才培养计划,汇聚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杰出人才,有力提升了科学发展水平,使我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实践证明,谁盘活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

    在人才问题上,最理想的局面是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这一喜人局面,关键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要求,真正做到以长远眼光育才,以欣赏眼光识才,以宽广胸怀容才,以过人胆识用才,以科学机制聚才,真正形成一个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新时代人才格局。

    从人才学的角度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在人才“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显人才比例越大,潜人才比例越小,人才就显得越多;显人才比例越小,潜人才比例越大,人才就显得越少。只有更多地发现潜人才,更多地把潜人才转化为显人才,人才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个过程,既需要求贤若渴的紧迫之心,更需要良好的人才环境和政策机制。习近平同志在任正定县委书记时,曾开创性地提出了“人才九条”举措,大到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科技项目按比例分成、建“人才楼”、设“人才服务处”,小到生活上提供全部细粮、送粮到家、搬煤到户等,把求贤若渴的胸怀、敬才如宾的领导风格,体现并落实到具体政策措施之中,使一大批潜人才成为显人才,为正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才不是花瓶,不是用来观赏的;人才不是古董,不是置放愈久愈值钱。人才的价值在于使用,愈使用人才愈多,愈使用人才愈好用。春秋时有个叫百里奚的人,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齐不用,身为虞大夫而虞国亡,后来在秦国主政,却促进了秦国的崛起。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司马迁一席话道出了其中奥妙,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倘若不量才而用,视宝玉为瓦砾,视真金为黄铜,人才与庸才又有什么区别?用人要用当其时,人才也有“保质期”,在选拔任用上不要搞论资排辈,不能分三六九等,看准了就要大胆用起来;用人要人尽其才,尊重和爱惜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人才的特殊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人才要用更要育,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让其永葆工作激情和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这段话,深刻道出了用好人才的关键在于优化人才环境。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已不仅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是日益演变成人才发展环境的较量,越来越多体现为政策环境、发展空间、文化认同、人居环境等综合性实力,形成留人聚人的人才生态。只有让人才拥有“如鱼得水”的环境,才能真正构筑起人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领导者的责任,既要善谋事,更要多谋才;只有多谋才,有才可用,才能把事谋好。历史上,诸葛亮长于谋事而短于谋才,最后造成蜀国江河日下,走向衰落。诸葛亮的忠诚、敬业、智慧无可厚非,唯独在选拔和任用人才上存在短板,没有培育出一批治国治军人才来。蜀国当初猛将如云,几十年后却无人可用,导致“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说到底,这也是诸葛亮一生的遗憾。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明白“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的道理,要切实懂得“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的辩证法,真正把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当作百年大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营造珍惜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人文环境,从而把天下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4月27日)

2018-06-22 快语锐言 1 1 甘肃日报 c70837.html 1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