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4月13日
第10版:百花

二声部

    赵晓霞

    那天在榆中文成小学听一位老师教四年级的孩子们古诗新唱《春晓》。讲到声部,老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有二声部?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站起来,认真说道:春天到了,鸟都要唱歌,有雄鸟,有雌鸟,所以是二声部。

    他的答案令我惊叹——这是我听到关于声部最美的解释了吧。在孩子眼里,春天万物萌发,鸟儿们有感于季节的交替变化,开始啼鸣,而雌雄相和。那天看到农人们正在撒种,和同事猜测他们正在撒什么种子。同事说,不会是玉米,因为玉米是“点”种,难道是胡麻?农谚讲,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我国古代节气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太密切。而我们现代人对节气的感受太迟钝。当时,春分刚过。

    春天节气总是令人欣喜,古人对时间的体会,与现代人当有许多不同吧!五日一候,三候一气,六气一时,四时一岁,祖辈在长期观察中,逐步积累了鸟兽草木、风霜雪雨等生灵万物变化的知识,并以此感受时间的步伐。如文献记载,春分节气,包涵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生,三候始电。其中,玄鸟至是物候,它总是在春分一候,如期而至;雷电是气候,它如同受到春的召唤,也如约而至。

    关于玄鸟,猜测很多,一种是指黑色的燕子。《诗经·商诵》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句子,这在我们现代人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远古神话,但商人崇拜鸟,由此可见一斑,商代各种鸟形玉器也可佐证。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象一下过去千百年来,美丽的玄鸟总在春分时节到来,年年岁岁,如六十一甲子,天地轮回一般。由此推测古人的时间词典,当是在期待与召唤中与宇宙万物相遇,在气、物的等候中,理解着世界,也理解着自己。

    《礼记·乐记》讲:“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在古人看来,诗、歌、舞、乐都本于心。当人们的情感深厚,则文化得以章明;当内心元气盛大,便能感染他人。所以,内心的宁静和顺,是英华发外的源泉。当春天万物踏着各自节奏,纷至沓来时,天地间的人们,以吟诗、歌咏、舞蹈表达着心声。孔子梳理了自古以来表达的各自形式,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主张。他不禁感叹:乐是多么诚挚啊!不独乐,诗、礼、舞亦同。本着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孔子树立了他的教育理想,要培养温柔敦厚、恭俭庄敬、广博易良的君子。

    现代人也学习音乐、礼仪、诗歌,但往往囿于现代学科壁垒,与古人立教之诚渐行渐远。如提到二声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音乐领域的专业名词。文成小学的这位老师,另辟蹊径,启发孩子们思考二声部的来源。他还是文成小学山里娃合唱团的指导老师,今天上课合唱,有的孩子声音大,他便提醒这孩子,不但要听自己的声音,还要用心倾听同伴的声音。这不正是乐教的“和而不同”吗?

    惊蛰节气,有鸧鹒鸣,鹰化为鸠,春分节气,有玄鸟至。在这大自然的生灵们与东风、雷电的和鸣中,我们可曾听到了?

2018-04-13 1 1 甘肃日报 c58980.html 1 二声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