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4月13日
第10版:百花

梨花依旧

    徐银川

    在我农村老家宅院的小花园里,长着几棵伞塔状的梨树,那是院落里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它是由父亲亲手栽植,又历经数年精心培育、呵护而生长成的一部“杰作”。

    前些年每临清明节前后,这几棵梨树便沐浴着和煦的春风,绽放出满树的梨花,灿如云朵,白似棉团,煞是好看。每当我们后辈们从外地赶回家来参加清明上坟祭祖活动,一进院门,总会看到早已得知讯息的父亲、母亲,拄着拐杖,走出上房,从树影梨花后面蹒跚而来,笑盈盈地迎接儿孙们的到来。顿时,院落里就会充满一片嘘寒问暖的欢声笑语,大家都陶醉在浓郁温馨的亲情之中。

    宅院里的梨花招人喜爱,梨树上结出的果实更是诱人。这种梨子俗称“软儿梨”,虽然个头小,但皮质薄,水分多,糖分高,吃起来如糖似蜜爽口极了。经过一度春夏的辛勤务作管护,每到秋季,缀满枝条的累累梨儿成熟了,采摘时为了避免损伤梨儿,父亲很少用棒棍或竹竿之类敲打,而多半是把椅凳搬到树下,小心翼翼地站上去,仰着头轻轻地一个一个地采摘。对高处够不着的,他就会唤来在家的儿孙或请其他人搭上小梯子,让他们慢慢采摘。而后,父亲又将采摘的梨儿,分拣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小纸箱妥善保管,只等在外地的儿孙们回家探亲时,作为“礼品”一一分送。对因故一时不回家的儿孙,则想方设法托人捎带送去。每每我们分享着父亲赠送的这种“礼品”时,不禁心头油然生发出对浓浓父爱的感激之情。

    然而,年高86岁但原本精神依然矍铄、身体依然硬朗的父亲,于2016年秋季突然生病,也正是院里这几棵梨树果实压弯枝条的时节,前后仅一个月时间,就永远离开了我们。特别令我们感慨不已的是,父亲在弥留之际,还依然眷恋难舍他曾用汗水和心血抚育成的这几棵梨树。他先后两次让我们把他极度虚弱、骨瘦如柴的身体抬上轮椅,让我们推着轮椅围绕长着梨树的小花园慢慢地转悠了一圈又一圈。他用几近失神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果实缀满枝头的梨树,示意我们摘了一颗还青涩难吃的梨儿,硬咬着尝了尝……

    时光忽倏,转眼父亲已永别我们两个年头了。在这两年的清明时节,我们在外地的儿孙们照例如期赶到老家上坟祭拜逝去的亲人。当我们再度走进老家宅院,虽然已没了父亲,母亲又时常被外面的儿女请去居住,明显感觉到小院里空落凄然,只有看家护院的小狗活蹦乱跳地汪汪叫唤。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看到几棵梨树上的梨花依旧在春风里竞相开放,洁白一片,清香怡人。目睹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又如梦如幻地看到父亲拄着拐杖,满脸笑容,步态缓缓地向我们走来……

    父亲是一个地道憨厚的庄稼汉。他和母亲养育了我们众多的儿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的生活极度贫穷困苦。为了养家糊口,父亲除了累死累活地出工挣工分,还不得不时常冒着严寒酷暑偷偷摸摸地钻进临近的大沙漠里,打过沙米,捋过黄毛柴籽儿,拔过苦豆子,割过沙冰草,刮过麻黄,烧过蓬灰,搂过头发菜,摘过白刺果果子,等等,甚至还背过儿女们的面,悄然扒上火车,远奔到数百里之外的宁夏中卫一带逃荒要饭。即使在缺吃少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父亲仍然不忘为儿女们的发展前途着想,硬是咬紧牙关,节衣缩食,先后供着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上学读书,陆续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对儿女们的学习、工作、生产、生活及病痛,父亲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在四个儿女上师范、卫校学习期间,他经常送馍馍、送炒面、送衣物。当一个女儿患病时,他套上毛驴架子车拉上女儿,翻山越岭到偏远山区求医诊治。到了晚年,父亲因年老体弱放下了田间的繁重劳动,但他还时常帮助指导务农的几个女儿家犁地、种田、除草、打辗、扬场、种植蔬菜温棚等。真可谓一个儿女一条心,为了儿女操碎了心。

    我爱我老家宅院里年年绽放的梨花,我更爱我的父亲!

2018-04-13 1 1 甘肃日报 c58979.html 1 梨花依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