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振峰 白永萍
“1月8日,龙渠乡举行了主题为‘献歌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的歌咏比赛……”隆冬时节,当记者走进甘州区龙渠乡墩源村时,村里的大喇叭正在播放龙渠之声《清晨早知道》节目。
“很多年没有听过‘大喇叭’的声音了。”今年56岁的村民张跃回忆道,“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生活是在‘大喇叭’的陪伴中度过的,那时候的‘大喇叭’相当于现在的电视、电脑,是我们老百姓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渠道,每天都要按时按点收听,不听就觉得浑身不得劲!”
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乡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曾经作为农村主要信息传播工具的“大喇叭”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去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及时将党的十九大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龙渠乡党委充分利用已有的广播资源,在各村接入移动网络宽带,建立起以乡政府为中心,辐射各村的互联网大喇叭广播系统,让“大喇叭”在全乡12个村再次响了起来。
“十九大的开幕盛况,我就是通过‘大喇叭’收听的。”张跃说,“虽然对十九大非常感兴趣,但那段时间正是农忙时节,地里活多,没时间看电视直播,有了‘大喇叭’,农活也干了,十九大报告也听了,特别方便。”
结合全乡实际情况,龙渠之声乡村大喇叭共设置了《清晨早知道》《空中党课》《法制天地》《田园随身听》《文化旋律》等8个节目,在每周二、周五定时播出。龙渠乡党委副书记张晓明说:“‘大喇叭’开播以来,大家都很支持,尤其是十九大期间,我们进行了实时转播,第一时间让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遍田间地头,老百姓不仅随时收听,对感兴趣的话题还会随时展开讨论。”
“以前,大家聚在一起,说的都是谁家闺女出嫁了,谁家羊卖了好价钱,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话题,现在通过‘大喇叭’这个传声筒,大家都谈论到乡村振兴、国家政策上去了。”张跃笑呵呵地说。
墩源村村文书李鹏说:“平时工作忙,学习时间少,而‘大喇叭’推送的时事新闻、会议精神、理论知识、戏曲音乐等,既让我及时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还有助于劳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在龙渠乡白城村,今年55岁的闫虎正在自家的葡萄大棚里忙碌着。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也有‘大喇叭’,但多数时间都沉默着,只有在全村开会、地里放水时响一下。现在,一大早‘大喇叭’就响了,自个想睡懒觉也不行,就跑到棚里忙乎了。像《田园随身听》里介绍的种植技术,给我们务棚解决了好多难题呢。”
“就是,以前冬天早上都赖床,现在,‘大喇叭’一响,老早就起床锻炼身体了。”白城村村民杨文花补充说,“最近一直在听《文化旋律》,上面播放的一些歌曲,现在都能哼上一两句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将通过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延长播音时间等,让老百姓越来越爱听乡村‘大喇叭’,解决乡里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龙渠乡党委副书记张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