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1月14日
第03版:甘肃 综合新闻

变什么?怎么变?

    (接1版)入股到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另一方面对集体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使用权进行有效盘活,入股到经营主体,使不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杨湾村地处庄浪县朱店镇南部山区,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由于耕作不便、产出效益低、外出务工人员多,成片的梯田变成了撂荒地。如何让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水平梯田发挥出更大效益,帮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摆在杨湾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去年,由村“两委”牵头组建了冠林园果品专业合作社,采取投地、投园、投劳、投技等方式,动员村民把2525亩撂荒地、75亩村集体土地和村里建成的500亩矮化密植园入股到合作社,集中发展苹果产业,彻底把撂荒闲置的“死”资源变成了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山丹县李桥乡高庙村将改革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创新集体资产管理方式上,将废弃的集体滩涂地、林地入股到山丹县高庙乡村旅游合作社,实现了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形成资源叠加效应。两年来,合作社、企业共吸纳集体土地110多亩,四荒地65亩和30亩的林地、水面,全部转为村社持有的股权,沉睡的资源真正活了起来。

    问题二:资金怎样变股金

    当沉睡的资源被逐步盘活后,如何将零散的资金整合起来,使之在开发资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农村“三变”改革中必须妥善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此,我省各试点地区主要采取了整合、量化、投入等步骤。通过整合,原本由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等,被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通过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等方式,投放到效益较好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资金的使用效益成倍提高,原本的“一次性”投入也转变为“持续性”增收,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渐形成了。

    在实践中,永靖县将盘活资源与整合资金合二为一,将农机、林业、水保等涉农部门分散闲置的资源资产,通过打包评估作价,整合成20多亿元的优质资产,按照“国有龙头企业(民营骨干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成立了县属国有刘家峡农业集团,下设种业、草业、电子商务、农机服务4家子公司,开展良种培育、饲草加工、农机服务、电子商务、百合汁饮料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促进了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目前,公司已实现产值500多万元,实现净利润200多万元。

    基层党支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改革的主要带动力量。谢家村位于舟曲县东山乡东部,现有人口364人,贫困人口就有41人。在改革中,该村摸索出“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以东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对村集体、农户现有资源、资金进行产权评估、股比分配,同时将上级扶持发展资金,分配折股到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农户和贫困户共同发展。年底,按照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三块占比比例,进行分红。

    目前,东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出栏土鸡及土鸡苗50万只,年实现销售收入460万元以上。每年除为合作社社员和本村贫困户每户免费发放土鸡苗60只,还提供圈舍修建、饲料加工疫病防治和养殖技术指导等各方面服务。仅此一项,就使入社农户年增收2400元,充分发挥了资源、资金的聚集效应。

    问题三:农民怎么变股东

    “三变”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包括土地)、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权投资人,参与分红。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有效转变农民的投资方式、创业方式、就业方式和增收方式,让农户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人。

    在农民变股东的过程中,各地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中,以“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最有特点。

    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是“俄界会议”旧址所在地,在实施农民变股东的过程中,这个村采取了“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高吉村首先成立了高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紧接着将45户村民的150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获得贷款450万元。合作社获得资金后,再由合作社与迭部县俄界旅游开发公司、高吉村党支部三方达成协议,分别出资,共同发展高吉村的集体文化旅游产业和芍药种植,并联合组建了高吉村文旅综合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合作社占一半以上的股权,俄界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占近40%的股权,村党支部占4.4%的股权。此外,全村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也按每户2万元,6%-8%保底分红的方式通过签订协议入股公司。公司在产生利润后,将利润的4%作为公积金,利润的50%将用于按比例分红;利润的10%,包括村党支部4.4%的股权分红将作为产业帮扶的专项资金,用于带动周边村组发展连片的产业基地。

    在推动农民变股东的过程中,高台县巷道镇东联村则将确权颁证与“三变”改革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股份合作在村集体、合作社和社员之间,编织了一张利益联结网,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格局。

    东联村首先将农村居民房屋产权(商业门店)、林权、日光温室产权、养殖场(区)产权和农民在城镇的房屋产权等“六权”进行资产评估,总值达6771万元。评估完成后,村集体通过合作社向农商银行注入担保基金500万元,再以“六权”抵押,获得银行贷款4980万元。这部分资金被作为股金全部入股合作社。在获得贷款的同时,合作社部分社员又筹措现金1250多万元入股,使全村参股农户达22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3.3%。2016年,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合作社为社员分红172万元,促使全村群众人均增收1683元,集体经济增收89万元。

    正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摸索,我省逐步解决了农村“三变”改革中的一个个难题,保证了改革有动力,资金有来源,农民有发展,不仅促进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快速增长,而且有力地将各方力量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促进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合力。

2018-01-14 1 1 甘肃日报 c38201.html 1 变什么?怎么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