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2月25日
第10版:甘肃 社会视点

【记者关注】为社区居民就业“量体裁衣”

——我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服务居民就业纪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服务工作则是夯实民生之本的重要基础。自2010年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推荐认定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地以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为基点,抓好“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围绕“工作精细化、服务优质化”两大重点,使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在基层就业创业工作、特别是在就业困难人员服务、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稳定就业等方面真正贴近社区居民,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日前,我省酒泉市肃州区东南街道汉唐街南社区等6个社区被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认定充分就业社区355个,约占到全省基层社区总数的28%,其中,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18个,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36个。

    本报记者文洁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广开就业渠道

    我省各地充分发挥就业社区作用,加强与辖区用人单位的联系,主动上门收集各类用人信息,积极推荐长期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依托社区开发岗位,努力拓宽就业门路,把社区内的社会公共管理岗位重点用于安置就业困难群体。

    天水秦州区中城街道重新街社区把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推进社区居民就业的有效途径,落实省区市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居民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对创业的扶持力度,在稳定贷款发放范围的基础上,对社区内创业愿望强烈、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居民,积极办理创业担保贷款。针对经办过程中手续复杂、担保门槛高等制约因素,简化了办理手续,降低了担保门槛,扩大了担保覆盖面,有效解决了部分创业者受经济制约的难题。今年,重新街社区为6名创业者办理了创业担保贷款60万元。

    同时,重新街社区积极鼓励和引导未就业居民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帮助和支持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开办餐饮、粮油、家电维修等“社区便利店”,并与当地税务、工商等部门联系,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落实有关费用的减免,增强发展个体经营的积极性。2016年,已有290余名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这一优惠政策。2016年,社区内新增就业人员530名,其中5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率达到98%以上,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的现象。考虑到“4050”人员就业难,社区积极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协调,开发安全保卫、清洁、协管等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群体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帮助其实现就业。

    庆阳市西峰区专署巷社区针对未就业群体,根据不同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等情况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指导、提供针对性服务,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创业就业。开展大型商企吸纳就业工程,依托丽晶百货、百佳超市等大型商贸公司吸纳就业1700多人。举办招聘会促进就业,人社部门每年在专署巷社区圣鼎步行街半月广场举办6场招聘会,为求职者与企业之间搭建合作之桥。专署巷社区依托邻近庆阳市第一中学、庆阳市第五中学、团结小学的地理位置优势,鼓励社会资源兴办小饭桌、英语、舞蹈、音乐、跆拳道、书法等特长培训学校、百佳超市、好日子超市、餐饮等社区实体300多个,吸纳就业1800余人。利用圣鼎步行街夜市摆放零散摊点100多个,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社区下岗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13人。

    入户摸底调查 量体裁衣开展服务

    为全面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酒泉市汉唐街南社区组织人员坚持每月深入居民区、楼院走访了解社区内失业及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力求做到失业原因清、家庭状况清、择业意向清、就业能力清、就业状况清、社会保障清。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先后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台账、再就业人员台账、零就业家庭台账等规范的基础台账12类,下岗失业人员登记率达100%,为全面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愿望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社区量体裁衣,分类施教,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自谋职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平凉市泾川县街道东街社区工作人员根据失业人员的信息深入居民家中进行逐家逐户认真细致的摸查,对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再就业调查,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形式重点走访了解社区内“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双失业人员、单亲家庭和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并逐一登记。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就业创业证》发放台账、再就业援助登记卡、失业人员台账等基础资料,使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失业原因清、生活状况清、择业意向清、技能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摸清了社区失业人员的“五清”情况,社区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开展就业援助。

    完善平台建设 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全省各地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工作为手段,在社区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制定服务工作指南、发放就业政策宣传册页,为居民就业搭建良好的“资源”平台,切实解决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嘉峪关市将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纳入社区建设整体规划实行“一站式”服务。2012年嘉峪关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对原有的8个街道和69个社区整合重组,重新组建了30个社区,撤销了街道办事处,并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设立标准化服务大厅,设置就业保障岗,规范并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承担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工作,辖区服务实现全覆盖,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政策咨询、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等全方位服务。

    目前,嘉峪关市3个镇、30个社区共有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人员76名,所有乡镇、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均按要求配置了电脑、打印机、专网等设备,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大,功能齐全,资源共享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城乡居民均能够就近享受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临夏市城南街道新华社区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建立了基层就业平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开通了社区就业信息网站,建立健全了社区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平台,形成了覆盖三级的就业服务网络体系。

2017-12-25 ——我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服务居民就业纪实 1 1 甘肃日报 c31255.html 1 【记者关注】为社区居民就业“量体裁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