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高培勇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在稳中求进中,首先“稳”是大局,“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是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稳”和“进”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才能为深化改革打下坚实基础,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正处在一个大不同于以往的宏观经济环境当中,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政策思路已经初步形成。这一思路的突出特征是:不仅聚焦于发展规模,更注重发展质量;不仅着眼于短期调控,更注重持续增长动力;不仅着力于需求侧的总量收放,更注重供给侧的结构优化;不仅立足于政策层面操作,更依赖于改革行动加以实施。
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学上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变化做出论证。比如,供给方面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不仅仅是指市场体系,还包括政府供给系统,更多体现在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上。
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将立足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立足于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内,都是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长期努力。
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企业角度来看,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政府角度来看,也要与时俱进地提高对行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标准,尤其是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同时加强质量监管。通过加强标准制定和监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保持市场公平竞争。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也应该被列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工作的议事日程,品牌也是产品供给质量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国产产品质量不错,不输国外名牌,但却难以打响名气,给人质量平平的感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并不完全等同于“三去一降一补”。新时代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就有拓展。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要“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都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角度,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而不必过度关注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改革和开拓创新是着力点。
深化改革,要努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在继续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的改革举措的同时,着力点应放在提振实体经济上。大力培育新动能,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切实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一环是改变过去的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就是要完善鼓励原创的外部环境,包括建立更加完备高效的专利保护制度,以及宽容失败、鼓励原创、杜绝山寨的创新文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扭转过去唯GDP论的衡量标准,今后不妨着重从四个维度来评判经济发展的质量:一是创新及经济增长新动能,比如新兴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等;二是效率,比如全要素生产率等;三是产品质量,比如中高端产品占比等;四是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产能利用率等。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元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8项重点工作中第二点就谈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足见其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首先要提高国企竞争力。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企效率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要给民企“安全感”,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有恒产者有恒心”,落实保护产权政策对改变民营企业家预期有非常大的调整作用,是本次会议精神很大的亮点。此外,实质性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改革,投资领域特别是第三产业投资领域进一步开放,改变金融资源过度偏向性投放等做法,都将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要给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就是要把原来在试点地区实行的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广、深度推进。要以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为突破口,约束政府的权力,在目前“放管服”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让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回归。同时要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彻底拆除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弹簧门”“玻璃门”。(转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