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先朝阳 通讯员李兆奎
合水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在聚焦精准扶贫中破解发展难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激发内生动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中促进富民强县。目前,全县“塬面苹果、川区蔬菜、山区苗林、舍饲养殖和劳务输转”的产业格局初步成型;石油开发跨入百万吨大油田行列,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一
合水县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先后取消、调整、承接行政审批事项302项;“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成效明显,在全县所有村和社区建起便民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基本完成,流转土地6.34万亩、林地1.43万亩。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和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金城村镇银行、工商银行、甘肃银行先后入驻合水;组建了合水县立鑫经济投资和城乡建设发展投资公司,完成了城市公交营运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成了“三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新增市场主体1641户。按期完成了教育体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旅游、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建设规划、公安交警等机构改革。
合水县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相继承办了2016秦直古道中国(庆阳·合水)乡村马拉松赛、《乡约》走进合水、2017中国(庆阳·合水)秦直道体育嘉年华等活动,使合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目前,合水县已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建立了长期经贸合作关系。商贸物流日益活跃,外贸出口五年创汇120多万美元,建成电子商务创业园,带动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网店560多家,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签约项目156个,到位资金96亿元,星河文化、百跃乳业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二
合水县强化领导责任、资金投入、部门协同、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基层活力、任务落实,用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功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近5年来,全县新修改建通村水泥路(油路)743公里,率先实现了通村水泥路(油路)全覆盖。先后建成各类水利工程6143处,解决了7.3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网改造501千米,户表改造3万多户;改造农村危旧房(窑)8000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30户,实施整村、整乡扶贫推进项目33个,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安全饮水、通动力电、通水泥路、通宽带网的目标。
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合水县积极培育富民产业,提出了做优一产,让农业“绿”起来;做强二产,让工业“热”起来;做活三产,让旅游“火”起来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发展“果、菜、畜、林”四大特色富民产业。目前,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到2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牛羊猪饲养量达到54.6万头(只),培育苗林11.9万亩,特色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目前,工业集中区框架基本形成,入驻重点企业10户;非公经济持续壮大,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2.23亿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原油产量由5年前的20万吨增长到120万吨。
三
合水县不断优化教育布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0所,改造薄弱学校55所,实现了建制村幼儿园全覆盖,“两基”工作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着力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先后引进推广各类新品种166个、新技术58项,发展科技示范户3660户。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县中医院医技楼建成运营,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即将投入使用,维修、改建乡镇卫生院8所,实现了村级标准化卫生所全覆盖;全面推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群众减轻医疗负担2.38亿元,为计生家庭发放救助扶持资金980万元。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村通”“户户通”实现了全覆盖,70%的村建起了乡村舞台。
全县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乡低保、五保供养5次提标扩面,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07亿元、社会保险资金3.77亿元、养老保险金9963万元,发放惠农、妇女创业等贴息扶持贷款6.8亿元。就业工作持续加强,安置高校毕业生157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28个,新增城镇就业1.82万人。投入资金12.3亿元,办理民生实事210件,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
合水县以建设山水特色、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为目标,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着重点,举全县之力,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新农村、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建设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取得喜人变化。
近5年来,全县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14个,完成投资442亿元,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雷西高速、合水至板桥、西峰至合水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实施35千伏输变电工程4项、架设线路46.5千米。新修梯田11万亩,治理流域175平方公里,造林1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54%。县城建设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完成投资49.5亿元,新建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成市政道路10条。12个乡镇全部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建成美丽示范村14个、环境整洁村48个、县级以上新农村示范点51处。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7%。15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完成投资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