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
2019年09月12日
第04版:三农文摘

跟随名著“穿越” 看古人和近代人怎么过中秋

中秋节是月圆人圆的传统佳节,自然少不了亲朋欢聚一堂的中秋宴席。古代和近代的中秋宴席有什么特色?又有什么民俗习惯呢?我们特意从大家熟悉的文学作品中选出了几篇,一同穿越回过去,看看那时候的中秋宴。

周密《武林旧事》:

中秋宴席设水边 贵妃吹响白玉笙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的中秋,宴席摆在格调清雅的香远堂内。香远堂就筑在水边,朝外看去,池里风荷正举,全部都是千叶白莲,好不壮观。天气晴朗,夜间一定有好月色,在这里赏月再好不过!

宴会少不了的还有乐曲。月亮初上,正是入席的时候,坐定之后,太上皇赵构点歌,让贵妃用白玉笙独吹一首《霓裳中序》助兴,声音清贵出尘,在月夜十分婉转动听。皇帝和百官们,在音乐伴奏下,一边赏月,一边享用丰盛的美食,直到深夜才结束。

曹雪芹《红楼梦》:

围坐圆桌旁 击鼓传桂花

因为贾母的一句“赏月在山上最好”,贾府的中秋家宴便被安排在了大观园的凸碧山庄上。中秋,自然是希望人月两团圆。宴会的桌椅都是圆的,取“团圆”的意思。长期在外出差的贾政回来了,儿子、孙子、重孙围坐在贾母身边,共叙天伦。坐定后,贾母命令折一枝桂花,一个媳妇在屏风后面击鼓,大家玩起了击鼓传花。

林语堂《京华烟云》:

秋风起 蟹脚痒

中秋螃蟹正肥,家宴必不可少,吃蟹也是中国的老风俗。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就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姚府蟹宴庆中秋”的场景。主客都落座之后,一个上面放满螃蟹的大绿盘子,被端到桌子上来。全桌的人都惊呼了一声“啊!”随后便纷纷卷起袖子,准备开吃。林语堂说,吃螃蟹不同于吃别的饭那样由仆人伺候,由仆人端送,而是每个人都得自己忙,自己动。经过一阵忙乱,每一口螃蟹吃到嘴里越发觉得味美。吃蟹的时候,桌子上摆着温过的酒,每人面前还有一小盘姜醋酱油调好的作料儿,这些热性的作料正好能和螃蟹的寒性互相抵消。

梁实秋 《雅舍谈吃》:

松枝烤羊肉 边吃边赏月

在近代,中秋宴大多是家人朋友找个饭馆围在一起吃烤羊肉,梁实秋先生的著名作品《雅舍谈吃》中也有体现。中秋时,烤羊肉上市。亲朋好友三五一群围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一边吃烤肉,一边喝酒赏月,十分开心。值得一提的是,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而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带有特殊香气。烤肉不需多少作料,有大葱、芫荽、酱油就行。用烧饼夹着烤肉吃,也别有风味。(摘自人民网)

2019-09-12 3 3 甘肃农民报 c148652.html 1 跟随名著“穿越” 看古人和近代人怎么过中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