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
2019年09月12日
第04版:三农文摘

农家书屋,建好更要用好

朱永新

全民阅读是提升国民素质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农家书屋是全民阅读在农村的主阵地、大平台,把好书送到家门口是对农民群众文化权利的有效保障,也是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的有效举措。

截至2018年底,农家书屋共向农村配送图书11亿多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农家书屋政策实施以前的0.13册增长到1.63册。但也要看到,农家书屋资源闲置、机制不活、内容不合口味、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必须sv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其在乡村建设先进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升精神追求的任务得以充分发挥。

一是将农家书屋与乡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结合,让文化的种子扎根农村。儿童时期是阅读兴趣与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一旦孩子发现了书籍这个智慧的宝藏,就可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对农家书屋进行布点调整,与乡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合二为一,能有效解决学校图书配备品质较低、图书馆利用率低、缺乏阅读课程和活动等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在图书配备上,可以设置符合乡村实际、适合乡村学生阅读的基本书目,把孩子们最喜欢、最想看的书优先配齐;在活动开展上,可以利用课余开展丰富多样的亲子共读、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孩子带动全家读书的积极性;在人员使用上,可以聘请退休教师作为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发挥其教化育人的特长。

二是将农家书屋嵌入公共图书馆体系,构建深入基层的阅读网络。目前,农家书屋与图书馆体系,在选书用书、开展活动、人员培训等方面,都还相对独立。可以对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馆的互联互通进行制度化设计,通过两个体系的资源整合,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可以调整选书供书思路,加大农民群众参与度;增加图书借阅和使用便捷性,推广“一屋多点”的服务模式,将图书放在农民最容易拿到的地方,如人流集中的广场、超市、便民服务大厅等地;吸引社会资本和力量进入,以委托管理等方式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化水平,打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区域行政的限制,以便盘活和调配图书资源,使农家书屋的服务水平、质量明显提升。

(摘自《人民日报》)

2019-09-12 3 3 甘肃农民报 c148651.html 1 农家书屋,建好更要用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