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1年12月22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印发

2025年全省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以上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吕霞)12月15日记者获悉,《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

《方案》提出,我省将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与鉴定、良种繁育、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支持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育繁推体系,显著提升甘肃种业在全国的地位。到2025年,引进玉米优异种质资源200份以上,创制玉米优异新种质200份,选育突破性玉米新品种20—30个,培育国内前十强种业企业2—3家,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省内自育玉米品种播种面积占全省玉米播种总面积的50%以上、在全国玉米主产区的播种面积达到5%以上,供种量稳定在全国玉米用种量的55%以上。到2030年,省内自育玉米品种播种面积占全省玉米播种总面积的70%以上,占全国玉米主产区播种面积的10%以上,供种量稳定在全国玉米用种量的60%以上。对此,全省将重点引进作物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的玉米优异种质资源200份以上。加强玉米种业关键技术攻关,创制优异新种质200份,培育早熟、抗逆、耐密、抗倒、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械化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20—30个,构建全链条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聚焦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建设,开展高活力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关键技术、种子活力测试、玉米杂交制种亲本(母本)单粒播种技术、玉米杂交种质量控制技术集成等研究,确保种子纯度在97%以上,发芽率在93%以上,保证良好的商品性状。

同时,建立“高端创新人才团队(群体)—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中试基地”的研发模式,引入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玉米种业研发领域优势专家团队,开展玉米单倍体诱导、转基因、基因编辑、分子标记等前沿技术研究。对玉米制种繁育基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予以倾斜支持、优先安排。打造信息可追溯、共享的“智慧化农田”,建立种质资源“身份证”管理机制,更好地为相关科研机构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科研用地服务,将优势杂交玉米种子基地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并纳入基本农田范围予以保护。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2-22 《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印发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89742.html 1 2025年全省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以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