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19年09月09日
第04版:晨笛

中秋佳节习俗多

    卜庆萍

    天清如水,月明如镜,中秋夜之美观之神怡。中秋佳节,人们除了在美景中赏月,从古至今,各地还有不少习俗。

    燃灯。在近代,广东一带中秋节有燃灯之俗。各家于中秋节前几天,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糊各色彩纸,上有庆贺中秋等字样。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挂在瓦檐、露台或高树上。或将小灯摆成各种形状,悬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而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挂上灯笼两盏,也自取其乐。中秋之夜,人们在灯火中嘻嘻相欢,安度佳节。这种燃灯之俗近代开始流传,在广东一带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苏轼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习俗,早在汉代枚乘《七发》大赋中就有详尽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宋代和明代皆有中秋观潮记载。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俗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堆宝塔。在安徽婺源地区,每逢中秋节,有“堆宝塔”传统习俗。这是少年儿童一种有趣的游戏。中秋节这天,孩子们用砖和瓦堆成七层宝塔,上小下大,中间全空。塔砌成后,前面挂彩色帐幔,有的还悬挂匾额、对联及其它装饰品。塔前放一张小桌,上供敬月神用的果品和饼饵。到了夜间,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在塔内外点起灯烛,然后坐在塔前赏月,并作各种游戏,直到夜深才散。

    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中秋之夜,这里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鼓乐中欢腾起舞,热闹非凡。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大坑地区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到处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只要在中秋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便流传至今。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分,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每年中秋节,舞火龙活动都颇具规模。

    托球舞。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上美丽的民族服饰,聚集在日月潭边,在银色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相传古代,大清溪边有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常年靠捕鱼度日。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都不见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长,虫鸟哭泣,大尖和水花决定把太阳和月亮找回来。在白发老婆婆指点下,他们用金斧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阳的公龙,又用金剪刀杀死了吞食月亮的母龙,还手拿大棕榈树枝,把太阳和月亮托上天空。为了征服恶龙,他们一直守在潭边,变成了大尖和水花两座大山。这个大潭,人们称为日月潭。高山族同胞思念大尖和水花夫妇的献身精神,每逢中秋,都要到日月潭边,模仿他们托起太阳和月亮的彩球,不让彩球落地,以求一年的日月昌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赏桂花。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八月桂花,中秋明月,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诗人也多以此题诗作赋。中秋佳节,人们有吃月饼赏桂花的习俗,及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

    中秋节又至,人们除了静心赏月,还在各自的习俗活动中,表达着人间的真善美。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19-09-09 2 2 甘肃工人报 c148079.html 1 中秋佳节习俗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