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19年02月14日
第04版:生活

【心犀一瓣】取名的意趣

    徐成龙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人的名字只是个代号,只要能识别就行了。其实不然,取名大有讲究,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既有时代特征,又有政治标签,还有感情色彩,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记。

    取名,自古以来就奥妙无穷、妙趣横生。早年,乡村科技不发达,生产力落后,生活拮据,孩子夭折的事儿时有发生,大人总认为是妖怪在作祟,想方设法驱邪消灾,想出了给孩子取俗名的办法,以防妖怪的侵害。凑巧的是,取了俗名的孩子,没有娇生惯养,粗茶淡饭,没有大病小病,容易养活。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信以为真,开始迷信起来,“取俗名好养活”的说法不胫而走。

    那时候,村子里常常听到“石头”“狗儿”“铁蛋”“牛娃”等诸多名字。这些俗名土得掉渣,却充满了乡土气息,很接地气。当然,这些都是小名,正儿八经的名字是不能随便取的。

    总的来说,在乡村,取名是严肃的事儿,有一定的规矩,很讲究辈分的排行,不能越雷池一步。随意取名会被村民笑话,不但说没有文化,而且说缺乏教养,有伤风败俗之嫌。当孩子出生后,取名是家庭的头等大事,费尽思量。若久而久之想不出好名字,便央求村里有名望的人取名,按照宗族辈分排列,如,哲、理、学,还要考虑生辰八字,确定五行,取一个中听而大气的名字,而且不能重复亲属中出现过的字,表示对长辈的尊重。这样取名,有利于人们根据姓名判断辈分的大小来称呼,即使年龄小,而辈分比较大,也不能直呼其名。这是基本的礼节。这样的名字,既表明宗族的代代相传,又维系着家族的感情,说起来也很有情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给孩子取名带有时代的特征和浓厚的政治色彩。那些赶时髦且有文化的家长,紧跟时代潮流,挖空心思给孩子取名,希望子女成为时代的宠儿。譬如:“建国”“卫东”“志强”“国庆”“学军”等,叫起来既新潮,又响亮。

    改革开放后,取名虽然没有固守传统的那一套,自由宽松了,但是越来越重视,变得五花八门,寄予一种特别的意义,赋予一种别样的情怀,或纪念或向往或祝愿或鼓励或吉祥。

    于是,一些脑袋灵光的人们,看准了商机,捷足先登,故弄玄虚,打着科学的幌子,利用电脑等科技手段为孩子取名,形成了一种产业链,据说生意十分火爆。

    现在年轻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倾注着对孩子的爱,为孩子取名特别在心,翻字典,找古籍,查资料,忙得不亦乐乎,甚至召集家里人,咬文嚼字,反复推敲,择其精华,为孩子取一个新颖而有个性的名字。两个字的,三个字的,四个字的名字,雨后春笋般出现,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新景象。

    名字在表面上看来是人识别的标志,但具有独特的寓意功能,是血缘关系的纽带。姓名文化让身在他乡的游子记住乡愁,记住乡情,把整个宗族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19-02-14 2 2 甘肃工人报 c110439.html 1 【心犀一瓣】取名的意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