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18年12月17日
第04版:晨笛

遇事不妨“让一让”

    刘超

    周末,载着妻儿去郊游,看到别人开得忽快忽慢,心头腾地升起一股无名火,并下意识地猛按喇叭提醒,颇有点“路怒一族”的症状。妻子批评我:“开得快开得慢都能到,你让一让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可我并没有把妻子的话放在心上。

    如今,静下心来想想,妻子的话不无道理。路上行车,安全最重要,驾驶员需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反正只要目的地明确,车子总能抵达,开得快或者开得慢,不过是先到后到的差别而已。如果赶时间,完全可以早一点出发,实在没必要去争那路上的一秒两秒。此外,我们在处理生活琐事时,也要学会“让一让”。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群,有的人善良,有的人邪恶;有的人素质高,有的人素质差,与人交往,没必要为了三言两语、细枝末节起冲突。相反,做人应该宽容一点。看见别人拖着很多行李过马路,等一等他,看见有人着急赶路路又很窄,让一让他,没什么大不了的。

    亲朋好友间更无必要为了一句闲话、一件小事而斗气,甚至绝交。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不能有太多负面情绪,因为负面情绪很容易让自己成为一个“垃圾人”,于人无益,于己无益。学会“让一让”,路就宽了,心就宽了,世界也就宽了。

    安徽有个六尺巷,说的便是一段“礼让”的故事。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这条巷子的南北两端分别住着张吴两户人家,某年吴家造新房,想把巷子据为己有,张家自然不同意,双方生了口角,起了争执,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当时,张家的主事人张英正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老夫人气急之下给张尚书写了一封信,让他出面解决。数日之后,老夫人收到了儿子的回信,信中只有二十八个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夫人阅罢,得晓其意,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听说了这件事,臊得无地自容,随即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的故事虽已过去了三百余年,但“六尺巷”的精神不能在我们心中消失。凡事让一让,你不恼,别人也开心,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更何况,人心如秤,你放了多少东西在上面,有多少分量,别人是能感觉得出来的。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18-12-17 2 2 甘肃工人报 c99678.html 1 遇事不妨“让一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