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18年11月14日
第03版:文摘

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可以更广泛

    岳峰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输入我国的图书与我们输入美国的比率是150:7,这个现状现在并未改观。多数中国学人对此觉得不好接受,但是这比20世纪80年代初情况好多了。当时,中国学者在牛津大学图书馆咨询关于中文文献的资源,图书馆员居然问:“中文是什么?是不是像拉丁语那种已经不再使用的语言?”今非昔比,但在英语世界,中国文学也只是小语种文学。可是我们没有必要小看自己。明末清初礼仪之争时期,中国儒教习俗在罗马几乎家喻户晓,儒家思想的传播在西欧国家有过至深且巨的影响。从1593年第一部儒经译本问世至今,大约产生了304种儒经译本。现今,中国许多学者出版了汉译英译著,销量也被看好。由此来看,中国图书的输出不存在根本性问题,但要研究怎样输出,即输出的路径。

    例如该翻译哪些中国文献?由王尔敏的《中国文献西译书目》来看,中国的社会科学文献与自然科学文献都引起过西方的注意。所以我们外译的题材可以广泛一些。目前,我们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儒家经典或是其他文化经典的输出上。现在,除了汉学家或相近领域的学者,西方人很少关注中国文化经典。历史上西方特别重视了解儒家经典,这与其启动文化交流的需要有关。笔者在《当代外语研究》的翻译微论坛等十多个有代表性的高校外语教师微信群与QQ群进行过问卷调查,不少有留学经历的外语教师在这些群里。问题如“您见过外国人阅读、讨论中国文化经典吗?”笔者得到了111个人的回复,只有5个人对该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他们都在开设汉学专业的大学,其中一个回复说,在某大学有中国文化经典的小阅览室,但是常年不见有人进去。

    无论如何,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经典的实际兴趣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对于西方人来说,在纽约街头播出的中国短片的冲击力远远高于文化经典,也比文化经典表现出的中国形象现实而可接受得多。翻译中国文献,考虑效益是必须的,所以,我们外译的题材可以广泛一些。在选择图书方面,我们可以请外国出版商来参与,这比我们自己的选择可能会更准确。

    中国学者可能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现在在国际上走红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作品,而是网络小说、武侠小说。这些作品颇受国外青少年迷恋。其实这些小说的翻译有许多问题,但丝毫不影响其销量,这告诉我们,比翻译更重要的是读者的口味。(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18-11-14 2 2 甘肃工人报 c94547.html 1 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可以更广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