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18年07月11日
第03版:文摘

人生感悟

让才华为情怀服务

 

   尹洁

    对普通中国人来说,今天的马云几乎可以用“独一无二”来形容——他如日中天的事业、中国企业家中罕见的国际影响力、“洗脑包”一样的口才和金句。还有带着淡淡口音却简洁有力的英文。

    马云的演讲风格并非滔滔不绝的气势,而是打动人心的说服力,感情丰富而不做作,阐述充分而不啰嗦,让听者感到真诚和坦率。

    4月末,马云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时,被一位男生问了如下问题:“您觉得食用蟋蟀这个想法怎么样?这是不是一个解决食物危机的途径?”座无虚席的现场一片哗然,马云却认真地表示了肯定,“这个年轻人在试图解决未来的问题,这是巨大的社会责任”。同时,他也坦诚地表示:“吃蟋蟀的问题我还没有想过……我可以把昆虫当宠物当伙伴,但不是当食物……虾算昆虫吗?算的话(吃虾)还行。”

    机敏的临场反应,缘自那段为人师表的经历。

    时间追溯到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进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为一名英文教师。他讲课从不照本宣科,因此深受学生欢迎,还被评为杭州高校“十佳英语教师”之一。

    在公开宣传报道中,马云有两次创业,第一次是创建网络公司“中国黄页”,帮助国内企业寻找海外客户。第二次就是阿里巴巴。其实他的创业还可以追溯到更早——1988年刚毕业不久,他就在西湖边上发起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朋友,也接了不少翻译的工作。几年后,马云带领几位退休教师和自己的学生,用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海博翻译社”。

    1995年,马云第一次去美国,住在朋友比尔·阿霍位于西雅图的亲戚家里,而阿霍正是他在西湖边结交的朋友。阿霍的女婿斯图尔特·特拉斯蒂,当时经营着VBN公司,是美国首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一,马云从他的口中第一次听说了互联网。回国后,马云果断地把翻译社送给了一名学生,自己全身心投入了互联网创业。

    在追逐梦想的赛道上,马云在很长时间里都处于第二梯队。21世纪之初,马云被大众起了一个“外星人”的绰号,所指的却并非他的才能。当时的电商行业还没有兴起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者对商家半信半疑,交易量远非今日的规模。那是门户网站的时代,是微博崛起的前夜,马云前面有张朝阳、丁磊,左右挤着李彦宏、马化腾、周鸿祎,后面还有大批准备冲上沙滩的“后浪”。然而几番大浪淘沙过后,今日笑傲群雄的是当年并不太起眼的阿里巴巴。

    有才华的人很多,有情怀的人也很多,马云的特殊之处在于能让才华为情怀服务,能将理想融入现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吸纳人才的能力。1999年,蔡崇信为马云搭建阿里巴巴公司结构时惊讶地发现,马云几乎把所有创业伙伴都列为了股东,这让蔡崇信深感震撼:“马云的心态是开放的,是与人分享的。我真心佩服他。”

    格局大、眼光远、会做人,弥补了马云不懂技术的劣势。“中国黄页”失败后,他很快抖擞精神,带“十八罗汉”再造宏图;在被无数投资人拒绝、阿里巴巴濒临破产时,他不屈不挠地去日本求见孙正义,等了两小时,说了6分钟,拿下2000万美元。

    马云曾说:“我们要习惯被拒绝,即使是现在的我。我在找工作的时候被拒绝了30多次。去肯德基应聘,24个人收下了23个,我是唯一被拒绝的;我去考警察,5个人招4个,我又是唯一被拒绝的;后来我申请哈佛,被拒绝了10次。”

    难怪有人说:别人是天生丽质,马云是天生励志。与那些純粹的“忽悠型企业家”不同,马云不是空口许愿,他的梦想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更有准确的判断力,能把愿景变成现实。

    从1988年到2018年,马云诠释了如何将梦想融入现实。在2015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他说:“真正能帮助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摘自《环球人物》)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18-07-11 人生感悟 2 2 甘肃工人报 c74226.html 1 让才华为情怀服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