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民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一二线热点楼市普遍“行情清淡”,而部分三四线楼市市场较为活跃。国庆长假期间,有的三四线城市看房量上涨了三成左右。自去年9月底以来,从“五限令”到“购租并举”“租售同权”,全国已有超百城发布150余次楼市调控政策。
这也是因城施策产生的直接效果。如果不对调控方式作出积极改变,从全国一个政策转变成因城施策,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实施精准调控,调控的效果绝对不会这么明显。精准调控是此轮楼市调控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有效的探索。
自2003年房地产市场放开以来,由于房价上涨过快,已进行过多轮调控。从调控效果来看,由于都是采取全国统一调控、统一政策、统一手段的方式,因此,初期效果都很好,房价也出现了下降现象。但是很快就因为市场同步变冷,地方政府难以应对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带来的压力以及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一些地方就开始暗中放松政策,最终引发全局放松了。放松的结果,就是房价进一步快速上涨,迫使决策层只能回过头来继续调控,从而使调控缺乏严肃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本轮调控,显然吸取了以往楼市调控的经验和教训,采取了精准调控的方式。所谓精准调控,就是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由各地依据本地实际,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与手段。
正是因为各地可以依据地方实际出台不同的楼市调控政策,才出现了150次政策出台的现象。也正是有了这些不同的调控政策,才使得楼市调控的针对性越来越强,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得到遏制。而去库存压力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则会在一城一策政策下,出现相对平稳的现象,有的则市场比较火热。种种迹象表明,炒房者并没有停止炒房行动,而银行依赖房地产市场的内在动力也比较强,配合炒房的概率比较大。所以,实施精准调控,更需要对炒房资金的变动情况以及银行的“爱房”情结作出及时调整与优化,坚决遏制炒房行为和信贷变异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因城施策的手段更多的是行政手段,因此,如何从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由阶段性调控转向长效化管理,建立楼市长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楼市来说,唯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使市场真正稳定、让房价真正回归理性。而“购租并举”“租售同权”等手段,无疑是推动楼市稳定与健康的有效方式之一。也只有让市场由完全购买转身购租并举,让更多的人从买房转向租房,而住房租赁市场又非常规范,楼市的稳定和健康才不会有问题。
从总体上讲,精准调控对楼市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建立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让行政调控手段逐步退出。如出台房产税政策、物业税政策等。就是让多房者多缴税、多贡献,用上缴的税收弥补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缩小贫富差距。对楼市来说,只有实现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目标,调控才算真正达到目的,楼市的长效机制才算真正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