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陇上食安”智慧监管平台实现75所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这一连串数据,就是新区市场监管系统2021年交出的优异答卷。“今年,我们要着力实施深度融合工程、能力提升工程、智慧监管工程,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守住安全底线、维护公平竞争、做好消费维权等方面继续努力……”近日,在新区市场监管系统2022年工作会上,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龙卫东如是说。
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2022年,新区市场监管系统将聚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探索开办企业“分钟制”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0分钟。在食品、药品领域率先探索开展“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证准营”,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探索智能审批、无人审批模式,提升审批效率。
深化“一照多址”改革,与周边市州建立企业住所跨区域互认机制。扩大“包容审慎监管”、不来即享、跨省通办范围,放大改革集成效应。搭建兰州新区市场监管智慧监管平台,出台《兰州新区市场监管系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实施办法》,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同时,聚焦新区工作会提出的产业倍增行动,紧盯新区绿色化工产业扎实开展精细化工产业专利导航服务,为新区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提供路径指引和决策支撑。
围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在大型产业园区成立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指导站,强化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培育,争取实现高价值专利新突破。设立万利城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维权援助机制,打造知识产权社会共治新局面。
加强房地产市场日常监管,建立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推行“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
紧盯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底线。
落实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责任,推进“外卖餐食封签”,推行无接触配送。在各大院校、中小学食堂全面推广“市场监管+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食品安全四方共治格局。制定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或管理办法。
全面推行“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提升覆盖率、应用率,完善从田间工厂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管追溯体系。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管好从业人员、环境和物品,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风险。
加强药店“四类药”销售信息监测预警及闭环管理,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流通监管。优化“两品一械”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事项,推进“两品一械”(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政务服务事项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加快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提升药品执法能力水平。加强“两品一械”监督抽检,加强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支持医疗机构中医药创新发展,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措施。
建立电梯智慧监管平台,推进电梯智慧监管、应急处置和按需维保试点。突出重点场所、重要时段特种设备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确保设备隐患率控制在3%以内。全省率先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电子证书试点工作。
开展消费品、工业产品监督抽查不少于260批次。紧盯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家用电器、服装鞋帽、儿童用品等领域等重点领域,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
强化民生领域价格监管
营造安全消费环境方面,制定《线下实体店7日无理由退货承诺指引》,开展线下实体店7日无理由退货,打造“双优双高”商城、超市、门店不少于40家。在大型商场、超市、市场、公共服务企业及3A级以上景区培育放心消费承诺示范单位不少于50家,打造瑞岭国际商圈放心消费示范一条街。
深化诉前调解机制创新,强化诉前调解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消费纠纷诉前调解程序、调解通用模板、法律文书模板、录音录像注意事项等,打造新区消费维权品牌。完善消费纠纷在线投诉和处理机制,培育新增ODR企业不少于12家。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强化民生领域价格监管,做好“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坚决整治各类“搭便车、蹭热点、打擦边球”及“低级红、高级黑”等商业广告乱象。推进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大力查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商业银行等领域收费问题,促进企业降本减负。开展水电气暖价格检查。开展“双打”行动,对假冒伪劣生产、销售领域违法案件发现一起,严查一起。拓展市场监管领域案件类型,争取各业务领域案件查处全覆盖。
“去年,新区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亮点纷呈,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市场秩序持续向好,截至去年12月31日,新区实有市场主体27585户,同比增长15.6%。今年,我们将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进一步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人性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优质服务助力‘强省会’行动,为新区谱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贡献市场监管力量。”龙卫东说。(记者 史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