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家门口就了业,收入连年增长。”秦川镇新昌村任卫桃告诉记者,她和丈夫现在都在村里的合作社务工,工资2万多元,种菜能挣2万多元,加上其他收入每年能有6万多元的纯收入。
任卫桃所说的合作社即新区新昌食用菌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2019年,该合作社被认定为新区“扶贫车间”,今年9月份升级转型为乡村就业工厂。目前共吸纳社员185户,其中贫困户22人,蔬菜采摘高峰期用工可达200多人。这里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冷链+农贸市场”的运营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像新昌食用菌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乡村就业工厂(乡村就业帮扶车间)在新区有13家。截至目前,各乡村就业工厂、乡村就业帮扶车间共吸纳就业3319人,累计拨付各类扶持、奖补等资金165.16万元。
除了完善就业载体,推动扶贫车间向乡村就业工厂转型,新区还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800余个。另外,新区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局主动与陇南、天水、甘南等省内13个市州对接,签订了《劳务协作协议》,开辟新区吸纳就业、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新渠道。同时,积极挖掘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潜力,多方协同推进各类建设项目按照属地化原则优先使用本地劳动力。截至目前,新区共输转劳务22271人,输转脱贫劳动力5872人,实现了应输尽输。
“稳定就业才能稳定收入。对于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家庭来说,帮就业就是帮他们解决了根本问题。所以,就业帮扶工作,必须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新区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负责人李明益说。(记者 窦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