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敏贤 李鹏杰
雨!暴雨!大暴雨!
7月22日至24日,我市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出现暴雨乃至大暴雨。
24日晚,受强降雨影响,省道206线受损严重,导致武都区三河镇姚沟村通讯及电力等基础设施瘫痪,与外界失去联系,唯一能进入该村的路径只有西秦岭特长隧道中的通风斜井道。
“时间就是生命,雨情就是命令。出发!”24日21点52分,接到指示后,陇南高速公路处立即做出反应,迅速组织抢险队,进入斜井道为救援队伍开路。
“22点15分,我们就到达了西秦岭隧道斜井通风口。”陇南高速公路处处长吴蔓告诉记者,“为了营救生命,我们加速前进,就想着能快一分钟都是好的。”
到达现场后,陇南高速公路处工作人员结合地图信息,立刻开展现场踏勘,最终确定将西秦岭隧道上行线往四川方向4号紧急停车带附近的一个斜井通风道作为此次救援的“生命救援道”。
线路确定后,工作人员兵分两路,一路由吴蔓带队前往西秦岭隧道监控站进行总调度指挥,一路由副处长沈建吉带队,携带专业设备、救援工具和一些应急物资进入斜井通风道。
“这是一个长700多米,坡度12度的上行斜坡,里面一片漆黑,只能依靠强光手电探索前行。”与沈建吉一同进入斜井通风道的工程机电科副科长刘利辉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不由得加快了语速,“进入通道之前,调度指挥室已经通过内线电话与斜井通风道出口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提前打开了应急检修门,节约了一些时间。”
22点50分左右,沈建吉、刘利辉等一行6人到达斜井通风道出口的风机室。
此时,风机室已有34位三河镇阳山村的村民在此避难,沈建吉等人立刻将携带的应急物资分发给他们,并向他们了解姚沟村的受灾情况。
据村民说,此处距离姚沟村还有8公里的路程,其中5公里的省道206线已经受损,还有3公里的山路情况不明。
沈建吉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监控站总指挥。接到情况报告后,吴蔓第一时间将救灾线路详细汇报给市委市政府,为救援决策部署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
23点30分左右,沈建吉等人返回到通道入口处。
至此,历时一小时十分钟,这条“生命救援道”正式开通。
顾不上休息,他们又带着第一批救援队伍——市消防支队的15位救援人员,穿过这条刚刚开通的“生命救援道”,朝着姚沟村的方向挺进。
25日一大早,第二批救援队伍——市森林消防支队救援人员和带着应急物资的桔柑镇政府职工,在陇南高速公路处工作人员带领下,再次穿过“生命救援道”,将“更多的希望”带给村民。
暴雨无情,人间有爱。自本轮持续性强降雨以来,陇南高速公路处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立即组织队伍,成立了战时工作领导小组,全员上岗,严阵以待。
同时,强化路网巡查监控力度,全面摸排处置险情,多渠道发布极端天气预警信息和道路出行信息,坚决筑牢安全防线,全力以赴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不止陇南高速公路处,暴雨发生后,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也及时组织应急抢险队,连续三天三夜不间断奋力抢险,为救援抢出一条条“快捷道”,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在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至25日8时,陇南境内高速公路全部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