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埥 李俊兴 刘海涛
7月25日,雨后天晴,记者来到武都区三河镇,这里是22日至24日暴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沿省道206线向东行进,到达三河镇竹林村,竹林村共498户,整个村子依山傍水而建,平日这里交通便利,水缓地平,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的山洪、滑坡,让这个和美的村庄不复宁静——河水决堤,主干道部分垮塌,临河而建的几处民居有的被洪水整栋卷入河道,有的房屋一大半悬空在外。
“我们家的新房刚修起来,才搬进去一个月,这一场大雨全冲毁了。”竹林村村民韩进称哽咽地说。
7月23日雨势逐渐增大,三河镇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227.4毫米、过程累积降雨量达到251.3毫米,河道的水短时间暴涨,水流裹挟着泥沙,将竹林村前的堤坝冲垮,引发道路塌方,而村庄外围有7户民居也受灾严重,已不能居住。
当日上午,镇村两级干部早早就来到村里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实时掌握降雨情况,并组织各社社长逐户逐人上门提醒,力求做到提前了解、提前预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雨势不减反增,河道里的水位越来越高,水流也越来越湍急,离村子不远处的河流沿线道路已有几处被滑坡阻断,竹林村党支部当即决定,在灾情进一步加重之前组织撤离!
“这几年就没见过这么大的水,雨一直下个不停。看着情况紧急,得先把群众撤离到安全的地方。”竹林村党支部书记李维鹏说,“只要人没事,其他都好说。”
当日晚11点,竹林村组织干部队伍按照既定撤离方案帮助群众有序撤离。
“幸好我们有成熟的撤离方案,平时也经常组织大家进行演练,基本没啥问题。”竹林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有新说。
撤离过程中,全村的党员干部行动起来,在村微信群里给大家发布撤离路线和撤离安置点的位置,并挨家挨户敲门提醒,家中有老人小孩或行动不便的,村干部就上门帮助他们优先撤离。也有一些群众因为情况了解不充分不愿意撤离,村干部就上门耐心地劝说……
终于,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凌晨3点,隐患点的900余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刚刚撤离完不久,竹林村前的堤坝就被大水冲毁。
灾情虽然险急,但万幸的是,整个撤离过程中,竹林村无一人伤亡。安置好群众后,李维鹏和竹林村的党员干部没有松懈,立马又投入后续工作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公路、森林消防、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单位在灾情发生时迅速赶赴现场,多方联动、团结协作,帮助村民抢通道路、清淤清障。
大雨已经过去,阳光照射下的竹林村正在一点点恢复。截至26日,竹林村便道已抢通,居民水电已正常供应,部分房屋未受损的居民已返回家中……
“虽然房子没有了,但有这么多人帮助我们,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村民韩进称的话语里满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