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22年05月25日
第02版:综合

银杏树镇:从“一棵菜”发力

本报记者 王 芳

天刚蒙蒙亮,高小琴便走出家门,到几百米外的蔬菜基地开始一天的劳作。

高小琴是徽县银杏树镇马庄村人,这是她在村里合作社上班的第二个月。

“蔬菜基地种植的有架豆、西红柿、水果黄瓜和西葫芦。”高小琴说,村里历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地里的活对于她来说驾轻就熟。

银杏树镇是农业大镇,地理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条件。近年来,银杏树镇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把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举措,积极发挥党建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果蔬种植日渐呈现多样化。

去年12月,徽县美农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落户”马庄村。合作社通过“基地+合作社+人大代表+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蔬菜种植,推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共流转100多亩闲置土地,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16座。”合作社负责人黄飞告诉记者。

伴着介绍的话音,记者走进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垄垄郁郁葱葱的西葫芦藤蔓,金黄色花朵上结出一个个西葫芦,瓜条顺直、鲜嫩翠绿。

“我们种植较多的是架豆和辣椒。”黄飞说,为了延长产业链条,我们还计划建设库房1000平方米、农产品深加工流水线1条、200吨冷库1座。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外引内培双向发力,不断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合作社发展种植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带动引领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银杏树镇党委书记李春荣说,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带动沿线广大群众投身蔬菜产业发展,不断推动强村富民,努力打造城北新区“菜篮子”。

种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带着农民赚。

“上个月在合作社领了近2000元呢!”高小琴笑着说。这种既能顾家又能挣钱的生活状态,高小琴十分满意,尤其是看着大棚里一棵棵铆足了劲儿生长的蔬菜苗,心里盘算着把自家的闲置土地也种上蔬菜。

“要让幸福的日子更幸福!”高小琴说道。

数据显示,目前银杏树镇发展蔬菜产业6300亩,其中订单辣椒2400亩,架豆650亩,设施蔬菜320亩,马铃薯、西葫芦、“三蒜”等2930亩。

2022-05-25 4 4 陇南日报 c315794.html 1 银杏树镇:从“一棵菜”发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