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19年06月16日
第02版:晚刊

湮没在历史烟尘中的宕昌古国

    宕昌古国遗址

    出土的宕昌国国君大印

    古羌民俗服饰

    古宕昌国祭天台

    列车在哈达铺站停车3分钟,我们下了车,随着人流出了车站,向着宕(tàn)昌县城进发。

    宕昌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处西秦岭、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交汇的复杂构造带,加之受岷江、白龙江等河流的长期冲刷、切割,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异常复杂,山岳特征显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由山地、丘陵、河谷三大单元构成,南部多深山峡谷,北部多黄土梁峁。虽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但仍属全国、全省最贫困的县之一。

    曾多年担任高管的杨云岗董事长心里面还藏着多年来形成的那份社会责任感,一直在寻求为精准扶贫做贡献的机会。他曾不止一次地与我讨论过:在中国做企业的最高境界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在甘肃遇到了这样的机会,他是不是下决心要在这片土地上追求和实现他的梦想?

    面包车行驶在黄土梁峁纵横的沟壑中,车窗外起伏的山峦上一片萧瑟和荒凉,山顶上、半山腰是散落的一个又一个小村庄,有的可能只有十几户乃至几户人家。我在想:岁月悠悠,这些人家在这山上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旁边当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目前像这样的小村庄都修通了公路,很多时候,修路的成本大大高于把他们搬迁到山下的成本,但他们不愿意搬迁,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政府就只好把路给他们修上去,把电线给他们架上去。

    望着山峦之上一个又一个的村庄,我突然想起曾经有一位甘肃省的领导给我们提到过宕昌古国,并热情地邀请我们了解宕昌的历史文化,助力宕昌旅游。

    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宕昌,赶紧打开电脑查询:宕昌国是十六国时期末期至南北朝期间的一个羌族建立的政权。宕昌哪一年建国,已不可考知。从公元424年北魏确认梁弥忽为宕昌王,到公元566年被北周攻灭,有记载的时间是142年,共传9代12主。

    到宕昌县城后,我与杨云岗董事长漫步宕昌街头,寻找着先人们留下的遗迹。岷江江水穿城而过,沿江两岸的石护栏上写满了一首又一首的唐诗宋词,杨云岗非常喜欢,说:这座县城有文化底蕴,有高人。

    这座县城的确有底蕴,有高人。

    “宕昌霸业久寂寥,梁王宫阙莽萧萧。二百余年成底事,凭吊遗踪亦惘然。”“梁氏弥机与弥黄,二百余年割据强。至今古城山下路,行人犹自说梁王。”宕昌文人张子敬先生的这两首《宕昌忆古杂咏》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古老的传说中……

    梁王是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一段往事?

    据史料记载,西羌在秦时南迁到武都地区,称之为“参狼羌”。其中的一支,因聚居于宕昌城(故城在今宕昌县东南)而称宕昌羌。西晋末年,宕昌羌已经形成一个大的部落集团。公元307年,宕昌羌人首长梁勤自立为王,始建了宕昌国。

    这是后人想象中的梁王吗?

    宕昌在梁勤以前“国无法令,无徭赋。惟战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欲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记其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宕昌基本处于还未开化的原始状态。

    公元424年,世袭宕昌王梁弥忽派儿子梁弥黄到北魏,向太武帝拓拨请示承认王位,并建立从属关系。太武帝为了边疆的安宁,予以承认,并派使者拜梁弥忽为宕昌王,赐儿子为甘松候。宕昌国正式被北朝政权所承认。国土大约包括今天临潭、岷县以南,天水两界和武都北界一带,人口约有2万余户、10万余人。居民多为两羌三苗部族的后裔。

    公元550年,宕昌发生獠甘叛乱,国王梁弥定逃亡西魏,獠甘自立为宕昌王。魏派大将史宁平定变乱,杀獠甘,送弥定复位。

    公元565年,宕昌与北周对立,攻周边境,被击退。又联络吐谷浑4000轻骑进攻北周,被北周伏兵击败。公元566年,当时的宕昌王梁弥定因屡犯北周,北周武帝大怒,命大将田弘讨灭宕昌国。田弘进军宕昌,攻至城下,获25王,拔56寨,遂灭宕昌。

    宕昌王朝已逝,但古羌人的牧歌依然回荡在历史的星空……

    我与杨云岗继续漫步在这座古老而又宁静的小县城。在夜色中,我们沿着老街道上了一个高坡,来到了城关镇。抬头仰望深不可测的星空,再低头俯视这座县城,竟发现也有些深不可测,总觉得在时空交错中蕴藏着什么秘密等着我们去探寻。但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这里就是宕昌古城!

    回到北京一查资料才得知,当年的宕昌古城就建筑在现在的城关镇西侧高出岷江江面50米的黄土台地上。1987年考古工作者经过实地考察,确认这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羌水东南流,迳宕昌城东”的古宕昌国都城。

    古城东南方是与官鹅河汇合东流的岷江(即羌水);北面是大沟河,河沟低于城池约20米,可供城内用水,隔河是高庙山;西面是塔子山,山势平缓,层层梯田分布山腰,山顶灌木覆盖。从城关石磊街由东到西延伸的大道贯穿城内,形成一条街道和东西两城门。城内现有城关第一小学和一百多户人家,称旧城村。城为正方形,边长600多米。城墙夯筑,墙底部厚约4米,顶部约3米,呈梯形状。城门两边的延伸墙长4米,高3米,中间距离2.5米。

    宕昌古城东100多米处石磊街有一株千年古槐,当地居民称为神树。相传宕昌国三公主与她作战中俘获的中原将军王玉连结为夫妻后共守城池。某日,忽有一雁落在槐树上鸣啼,被守城士兵射落,雁翅下系有一封王将军的家书。王将军感大雁传书之义,派人将雁埋葬在岷江岸边的山头下,从此,这座山头被称为“修修格”。当地藏语“修修”为大雁,“修修格”为大雁坟。大槐树年久成仙,当地居民旧时常用其枝叶熬煎汤水治疗眼疾。

    但我和杨董没有找到这棵大槐树,也许它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

    经过1400年的沧桑变化,宕昌羌人早已与当地汉、藏民族融合。而宕昌这一国名、族名、城名三位一体的名称,却保留至今,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稿件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老海君平叔”)

2019-06-16 4 4 陇南日报 c131581.html 1 湮没在历史烟尘中的宕昌古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