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由商丘日报社提供
前不久,本报记者参加了由中国报业旅游联盟、丝绸之路广电宣传联盟、河南省报业协会、淮海报业联盟、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年百家媒体高峰论坛暨全国百家媒体商丘行活动,并先后赴商丘古城、永城市、睢县、民权县实地采风,品味商丘悠久灿烂文化,体会商丘社会变革的巨大成就,感受商丘人民翻天覆地的生活变迁。
商丘位于河南省最东部、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辖6县3区1市,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21万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被誉为“华商之源”。商丘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宋、戴、孔、葛、牛、庄等18个大姓发源于此。商丘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先圣宗师孔子祖籍地,是文哲大师庄子的故里,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商丘古城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商丘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商丘周边150公里范围内有近7000万人口,拥有广阔消费市场和发展前景。商丘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和国家区域流通节点城市,贯穿我国东西、南北的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在商丘交会。商合杭高铁将于明年9月开展联调联试;京雄商高铁将于明年初开工建设,加上已经建成通车的郑徐高铁,商丘将成为河南省仅次于郑州的高铁枢纽城市。同时,沱浍河航运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商丘机场规划建设进展顺利,集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商丘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商丘是中原粮仓,是全国20个粮食总产量超过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商丘是人口大市,拥有260万富余劳动力,现有大学6所、中等职业学校39所、在校学生15万余人,每年可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万人。商丘四季分明,气候适宜,是中国长寿之乡,平原绿化覆盖率和平原森林覆盖率均居全省第1位,有5处国家湿地公园,明清黄河故道横贯商丘东西全境,生态良好、宜业宜居。
商丘载体完备、功能完善。坚持把载体打造和服务配套体系建设作为开放招商的关键,全市现有1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0个服务业“两区”。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家、省级高新区4家,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先后建设了印染产业园污水处理平台、生态环保电镀中心、金刚石研发中心、国家冷冻冷藏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创新平台。同时,在示范区规划建设了68平方公里的先进装备制造园区,重点打造集智能制造、智慧制造、绿色制造为一体的发展平台,北汽福田、神火铝箔先后落地,未来将成为带动商丘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支撑。
商丘产业突出、特色鲜明。近年来,商丘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培育发展了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步建成了中国制冷产业基地、制鞋产业基地、超硬材料基地等9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民权被评为“中国制冷基地”、睢县被评为“中国制鞋产业基地”、柘城成为全国品种最全的金刚石及制品生产基地,宁陵县是河南省最大的新型复合肥生产基地,夏邑成为我国新型纺织印染基地、永城市是全国唯一的“中国面粉城”。(本报记者 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