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融媒体中心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时节,在兰州市红古区广袤的田野上,处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田间地头,农民们已经走进田地,忙着翻地、铺设地膜,开始了春耕的准备工作。
“去年我承包8亩地种了两茬蔬菜,亩产达到了1.1万斤,效益很不错。今年降雪量较往年增多,第一茬蔬菜准备种红笋,早点备耕,希望有个好收成。”家住红古镇新庄村村民罗文琳说。
今年,红古区积极制定春耕备耕方案,出动8500台农机具,完成3万亩农机深松整地。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组织动员农户不误农时,开展春耕生产工作,截至目前,播种蔬菜8000亩;全区8812亩种植设施农业已正常生产经营,预计3月底完成小麦播种2500亩、蔬菜播种5.8万亩。
位于花庄镇的兰州市华实丰农资有限公司,农药、种子、化肥整齐地堆放在货架上,商店的工作人员忙着给农民讲解化肥的使用方法和农药的配比,提醒他们要科学合理使用,保障农作物的安全生长。
“水果玉米、娃娃菜正值栽植关键时期,种子销售火爆,不少村民都来详细询问种子的发芽率、生长期等信息,很多人关注新品种,希望通过新的种子来提高产量。”兰州市华实丰农资有限公司店长王振邦说。
今年以来,红古区高度重视农资供应储备工作,认真分析春耕备耕形势,相关部门摸清了化肥、农药、柴油、种子、农膜等物资的需求、库存和货源渠道等情况。各部门联动配合,供销社加强农资供需监测调度和调剂调运。目前已储备化肥2300吨、种子90吨、农膜240吨、农药10吨,能够满足春耕需求。
同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积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近日,红古区兴农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负责人张思成带领兴农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春播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指导农民如何科学选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
“春耕是一年农业生产的关键开端,农民们能否掌握正确的耕种方法,影响着全年的收成。”张思成说。
今年,红古区已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3期,30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检查旱情、苗情、墒情和病虫害,指导农民做好水肥管理,促进苗情升级;加强重点区域、主要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做好早春预防。
此外,强化各项惠农政策措施落实,预计3月底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98万元、设施农业奖补资金200万元。聚焦特色农业,推进计划投资1.8亿元的5个种植产业项目,特色种植基地产业集群效益不断放大,努力构建“一台一产业、一坪一特色”的发展格局。 (马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