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减肥”,减的是什么?

文\赵媛媛

不久前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专门花了7分钟谈体重管理,并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为了科学指导公众进行体重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和《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这也被网友比喻为“国家喊你减肥”,那么,国家喊你减肥,到底减的是什么?

一、减的是公共健康危机。

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因超重肥胖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将超4000亿元。而年轻人因超重肥胖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桎梏,更是国家发展的损失。可见,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减的是多种疾病导火索。     

如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性疾病等正日益年轻化,这与肥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雷海潮指出,当前对群众健康的主要威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很多致病因素与生活方式、饮食等密切相关,摄入能量过高、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异常,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三、减的是家庭生活负担。

健康是家庭幸福的“最小公约数”,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庞大的医疗账单,必会成为家庭经济的“不可承受之重”,一旦有家庭成员因肥胖患各类疾病,不仅需要承担高昂的医疗支出,还可能因劳动力下降或陪护需求而导致家庭收入锐减。而父母双方肥胖的家庭,子女患肥胖、代谢等疾病的概率显著增加。

四、减的是个体健康枷锁。

对个人而言,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能引发敏感、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更潜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研究表明,体重指数每增加一点,大脑灰质就会相应减少,因此,过度肥胖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增加精神疾病和认知疾病的风险;此外,因肥胖导致的容易疲劳、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不利于个体长远发展。

当然,体重管理绝非鼓励盲目追求“以瘦为美”,更不是外貌歧视或剥夺美食自由。雷海潮特别强调‌“科学减重”‌——反对极端节食,拒绝过度运动,提倡用饮食日记、可穿戴设备等工具实现个性化管理。国家层面的科学指引,无疑将纠正体重秤上的“数字内卷”,让体重管理更科学、更合理、更健康。

“国家喊你减肥”看似一个比喻,实则是一场从“治病”到“防病”的公共卫生理念革命。当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体重管理”,减去的不仅是腰围的数字,也是未来的医疗负担。

--> 2025-03-26 2 2 甘肃日报 c216175.html 1 “减肥”,减的是什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