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梅
腊月,零星雪花飘舞而下,轻轻覆盖了这座西北小镇的原野。
在雪花的映衬下,包裹在冬的氛围中,乡村里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让人看到了勃勃生机和春的意蕴。
见到小芦是在她务工的乡村就业工厂,我们往牛舍走时,她和工友们在餐厅吃完午饭,正往宿舍走。听说她们是挤奶工,我便和她们聊起来。
小芦告诉我,早上5点起床吃了早点后,她们便来到挤奶厅,6点上转盘开始工作。药浴、套杯、挤奶……80头牛一个转盘,2300头奶牛需要4个半小时完工。她指着不远处停放的运奶车说,因为这家企业的落户,丈夫贷款买了运奶车,跑起了运输。大儿子去年从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也进了乡村就业工厂工作,成为一名繁育技术工,第一年月工资就拿到了4700元。
“我每个月能拿5000元左右,如果操作指标好,满勤,绩效就能高一些。”小芦说她们一个班组9个人,如果手底下快,赶牛赶得好,牛上转盘快,操作指标就会好。
说起收入和家庭情况,她轻快的话语里都带着笑意。但在进入乡村就业工厂务工前,小芦一家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以前两个儿子上学,婆婆得了淋巴瘤,还患了青光眼,视力模糊。家里靠她和丈夫全力支撑,丈夫在外跑大车,小芦在家种地、养羊……说起过去,她哽咽了,眼泪涌出了眼眶。
我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劝慰,旁边她的同事已递过了纸巾。
“自从到乡村就业工厂上班后,我就没再养羊了,去年工资涨起来了。”就在我还无措时,她已悄悄擦去了眼泪。
小芦如今不仅在乡村就业工厂务工,家里还种了两亩玉米,一亩玉米收入1500元到2000元。农忙时,她下了早班就去干农活,除草、打药、放水,丈夫4天跑一趟车,回来能休息一天,也能帮着务农。
当她说到去年已经还清了买车的贷款时,又一次落泪了,这是付出后得到收获的喜极而泣的眼泪。她说,快过年了,这些天都在为过年做着准备,已经炸了馍馍,当天下早班后她准备擦玻璃。言谈间,可以深切感受到她对当下生活的珍视、对更加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小芦务工的这家乡村就业工厂,有临洮县周边的103名农村劳动力务工,他们的人均月收入都在5000元左右。而在距离不远的另一家乡村就业工厂,吸纳了有600多名农村劳动力务工,人均月工资也都在5000元以上。虽然没有听到他们每个人的故事,但看着这忙碌的场景,我想他们也一定和小芦一样,在前行的路上有回忆也有憧憬,有付出亦有回报。
走出乡村就业工厂,行走在冬日的山村乡野,春的气息,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