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大学生毕业顺利入职、退伍老兵家门口有了“老兵食堂”、社区居民欢聚在老年大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拿到资助金……普通百姓的幸福感在此刻具象化。
日子在灯火璀璨中闪耀光芒,车流穿梭中交替时光。回眸过去的一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大家笑容更多了、心里更暖了,生活更有“质感”了,更多美好生活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踏上幸福“就业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君洁
就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
过去的一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李卓瑶和马鑫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有兴奋、有忐忑,更有幸福和对未来的憧憬。
早上8时45分,在兰州市城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李卓瑶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收发公文、做好电话记录……
今年24岁的李卓瑶毕业于兰州博文科技学院,2024年,她通过报考“三支一扶”项目,成为城关区人社局的一名新员工。
2024年6月初,即将毕业的李卓瑶在网上浏览企业信息,希望找到一份离家近的工作。看到甘肃省关于统筹实施202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的公告,李卓瑶眼前一亮,她迅速查询项目的相关情况,并向老师及家人咨询意见。
最终,李卓瑶决定报考“三支一扶”项目,并积极备考。
“笔试结束后,我心里一直很忐忑……”2024年7月12日,成绩公布后,李卓瑶松了一口气,“成绩比自己预期的还要高!”
当天,李卓瑶接到了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诉她考试通过!这让她非常高兴:“太好了,我的努力有了收获!”
从学校步入职场,面对一系列陌生的工作流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工作越来越顺手了。
谈到未来的职业规划,李卓瑶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会继续向同事们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把这份工作做到最好。”她描绘着自己的蓝图,努力向职业生涯的更高峰迈进。
走进兰州阿玛施眼科医院,导医台前护士马鑫微笑着为患者解答疑问。
今年22岁的马鑫毕业于武威职业学院护理专业,目前主要从事导医、前台接待以及一些手术辅助工作。
2024年3月,即将毕业的马鑫,通过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招聘会和心仪的单位进行了面对面沟通,达成了初步意向。5月初,马鑫接到了面试通知。从面试到笔试,再到实操考试,短短一周的时间,他顺利完成了所有流程,成为阿玛施眼科医院的一员。
“我们每年都会参加招聘会,同时也在线上招聘平台进行招聘。相比线上招聘会,线下招聘会可以直接和求职者当面沟通,有利于双方彼此了解。通过招聘会,我们吸纳到了一些优秀人才。”阿玛施眼科医院经理罗敏说。
罗敏告诉记者,每个新员工入职后都有“一对一”带教老师,入职第一个月由带教老师进行带岗,并进行相应理论教学,第二个月进行实践教学,第三个月新员工开始独立实操,3个月试用期后考核合格者可转正留用。
马鑫说,进入医院后几个月的工作中,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步步成长,目前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导医、点药、洗眼和复查等工作。
看到马鑫的努力,罗敏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他学习能力强,执行力也很出色,相信不久的将来,他就能进入手术室了。”
“眼部手术是个精细活儿,虽然我现在还没资格进入手术室,但是我会紧跟带教老师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专业水平,争取早日成为手术团队的一员。”马鑫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
守护最美夕阳红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君洁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照进居民马爷爷家中。
屋里,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街道平凉路社区工作人员陪着老人聊天,询问他的身体状况……
67岁的马爷爷和老伴儿居住在平凉路社区辖区。社区工作人员自2021年9月帮助两位老人申请低保后,便一直关注着他们的生活。
随着年龄增长,两位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2024年5月,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在一次入户走访时察觉到老两口走路越来越吃力,大家不禁思索: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经过集思广益,最终社区为老人安装了马桶、电动晾衣架、充气护理床垫和鞋柜等设施,工作人员还在马桶旁的墙壁上贴心地加装了扶手。
有了这些新设施,马爷爷和老伴儿的生活方便了不少。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的帮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好多了!”每当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老两口总是激动不已。
东岗西路街道共有60岁以上老人5657人,2024年以来,东岗西路街道依托辖区实际,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帮助老年人进行社保认证、针对老年人开展反诈宣传、上门为老年居民进行义诊、帮助老年居民安装家具……一桩桩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饱含着工作人员对老人的关怀,也拉近了工作人员和居民之间的距离。
刘海霞是平凉路社区的低保专干,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例行的入户慰问,她也会经常前往老人家中陪老人聊聊天,询问老人近况。如今,每当老人们遇到困难,总是第一时间拨打刘海霞的电话,那份信任让刘海霞觉得自己仿佛成了居民家庭的一分子。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帮助,让我备感充实!”刘海霞说,看到居民脸上的笑容,她心中就充满了成就感,充满了干劲儿。
为了丰富辖区老年人的生活,2023年10月,东岗西路街道依托甘肃省艺术馆资源成立了老年大学,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在课程设置上,社区开展了广泛调研,围绕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开设了书法、绘画、声乐、朗诵和舞蹈五个班。经过一年的学习,居民们都有了收获:
声乐班课堂上,学员们正跟着老师的伴奏欢快歌唱;
舞蹈班里,老师打着节奏,学员们翩翩起舞……
“今年过年我打算给孩子们露一手,自己写春联!”书法班的学员分享着自己的计划。
一位参加朗诵班的居民自信满满地说:“在朗诵班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伴,我们现在经常比谁朗诵得好!”
听到大家的反馈,甘肃省艺术馆馆长关成根和街道工作人员既欣慰又高兴。关成根说:“我们根据居民的需求,努力挖掘富有吸引力的课程,努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每位老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新的人生乐趣。”
看到身边的邻居、街坊在老年大学“学有所成”,居民们争着抢着参加老年大学组织的活动,有不少人早早咨询下一期课程的设置以及报名时间……
过去的一年,东岗西路街道一路陪伴,一路守护,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善待每位长者,把关注点放在老人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上,让老人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与关怀。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正在化为一幅幅现实的幸福图景。
老兵食堂“家”味浓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临近中午,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西固中路515号的“佳家厨房”助餐点上,前来用餐的老人逐渐多了起来。
“今天的红烧肉看着挺不错,我要多打一点。”
“每天中午都在这里吃,饭菜味道好、价格适中,适合老年人。”
明亮的厨房、良好的就餐环境、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吸引了附近小区的众多老人。
这里既是西固区西固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助老餐厅,也是我省首批挂牌营业的“老兵食堂”。
自“老兵食堂”挂牌营业后,今年60多岁的退役老兵杨城一直在这里用餐。
退休后,杨城独自居住,不会做饭的他每天都为吃什么发愁。
“现在好了,我一日三餐都在这解决,你看,菜品很丰富,很符合我的口味,关键每天的菜还不重复。”杨城边说边把土豆炖鸡块、红烧肉和清炒油菜放到了自己的餐盘里。
杨城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就餐环境好、优惠幅度大,服务也很好,退役老兵用餐还有优惠,我必须为这样的好政策点赞。”
食堂负责人张峥玥告诉记者,餐厅的点餐系统是智能系统,不仅显示每样菜品的营养元素,还能精准称重、自助结账,老年人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2024年年初,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启动2024年“情暖老兵”公益行动,计划联合社会力量,打造“老兵食堂”“老兵家政”“老兵书屋”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陇原老兵品牌。
甘肃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联合兰州城关物业服务集团公司迅速在先行示范区兰州市规划选址、装饰装修,让一个个“老兵食堂”在城关、安宁、西固等地落地开花。
走进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街道红星紫郡小区10号楼的“佳家厨房”时,正值饭点,食堂内就餐的群众络绎不绝。
这是我省首家挂牌营业的“老兵食堂”。
退役老兵王帆正在餐厅里用餐,“饭菜便宜可口,荤素搭配合理,适合老人、妇女和儿童就餐,我经常和家人来吃饭,体验感很好。”王帆说。
“自2024年3月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1万余人次,接待退役军人2000多人次,现在就餐人数仍在逐月攀升。”食堂负责人张雅淇说。
据了解,“老兵食堂”针对老兵和他们的家属,以及伤残老兵等“特殊群体”设有独立套餐和优惠:全国优待证持证人在“老兵食堂”就餐,均享受9折优惠;战友聚会享受8.1折优惠;65岁以上退役军人享受750元月套餐堂食服务,还能预订次日餐品。
兰州城关物业服务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张旭蕾介绍,目前,10家“老兵食堂”已全部挂牌运营。“老兵食堂”的设立,让退役军人感受到“家”的味道和温暖。
负责“老兵食堂”项目落地的甘肃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负责人石岱鑫说,社区老兵食堂(厨房)提供线下+线上、堂食+外送、家庭包餐等多种服务,可对行动不便的人员送餐上门,将服务真正送到老兵家门口。
除了餐饮服务,“老兵食堂”还有效利用闲置时间,开展义诊、阅读、书画交流、健康讲座等各类便民服务活动,丰富老兵的文化娱乐生活。
“今年,我们将尽快推进白银、临夏、酒泉、庆阳等市州的项目落地。不断扩大‘老兵食堂’覆盖范围,让更多退役军人及家属能在小区内享受到方便饮食。”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说。
“娘家人”的关怀在身边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聪
2024年9月,兰州市城关环卫中心清运四分队的垃圾清运工人牛付喜收到了兰州市城关区总工会发放的第一笔困难职工慰问金。
“这笔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对我的家庭来说是极大的帮助和支持。”采访时,牛付喜难掩感激之情,他说,“相信以后的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今年50岁的牛付喜,入职8年来一直奔忙在垃圾运输的路上,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默默的奉献,为城市的洁净美丽添砖加瓦。
牛付喜的三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妻子生病在家,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他一人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家中生活较为困难。
2024年,在城关区总工会和城关区环卫中心的精准摸排下,牛付喜被纳入工会困难职工档案库,由工会为其发放慰问金,帮助他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同年9月和12月,牛付喜分两次收到了共计9800元的生活救助类和子女助学类慰问金。
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城关区总工会始终怀揣炽热之心,以亲情般的温暖关怀着需要关心的每一位新就业劳动者。
联合交警交管部门举办三轮车驾驶“培训+考证”培训班,为快递小哥免费提供考证培训,在广武门街道探索开展快递行业集体协商试点工作,为快递员争取到更多的权益保障;
开展2024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心关爱体检活动,为参加体检人员购买互助保障,为他们构筑起抵御疾病和意外风险的防护网;
开展“货车司机送温暖服务”,为1000名奔忙在运输一线的货车司机送去包含生活用品和厚实棉被的“爱心大礼包”;
邀请100余名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泊车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职工参与“温情迎冬至 心系新业态”活动,在冬至时节为他们送上热气腾腾的饺子;
……
“工会组织的活动,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家一般的关怀。”这些实实在在的举动,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到心窝。
“工会不仅给我们安排体检,还买了互助保障,就像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以前总担心生病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现在感觉有了依靠。”
近年来,城关区总工会围绕“把温暖传递给广大户外劳动者”这一目标,积极推动劳动者驿站建设。驿站内设置有干净整洁的座椅,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充电装置等物品也一应俱全,有效满足了广大劳动者在就餐、饮水、休息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抬脚就能进站点,抬手就能享服务。驿站成了连接工会与职工的温暖纽带。
过去的一年,城关区总工会在原有的34家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的基础上,新建立了14个工会驿站,其中包括创新打造的聚焦劳动者就业需求的“零工驿站”,让驿站的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全、服务人群更多。
城关区总工会副主席魏涛介绍,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还积极开展各类帮扶慰问活动,陆续开展了“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法律援助、心理咨询以及读书分享、相亲联谊、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当好他们的“娘家人”。
“把工作做到职工的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幸福,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魏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