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萍
心,至慈;行,至善。
慈善事业是党领导下的崇高事业,是实施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对助力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近五年来,我省始终把慈善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兴慈善之风、汇慈善之力、行慈善之举,公益慈善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作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大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营造公益慈善浓厚氛围。全省各地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登记认定慈善组织288家,2019年以来培育107家,实现了慈善组织县域全覆盖;慈善信托累计备案162单,备案金额达8.63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公益慈善募捐累计超过27亿元,在扶贫济困、抢险救灾、助医助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临泽县板桥镇西柳村,座座小院黛瓦白墙,错落有致。“老人互助幸福院”里,综合活动室、伴读书屋、爱心驿站、孝老餐厅等一应俱全。老人们三两相聚,或做操唠嗑,或下棋打牌,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张掖市“慈善幸福家园”试点项目中的一景。
“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是中华慈善总会、甘肃省慈善联合总会、张掖市及县区慈善协会共同开展的慈善项目,以乡情为纽带,以慈善为桥梁,撬动社会善款和志愿服务,为失能、空巢、留守、高龄等特殊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务。
项目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省平均每年组织中大型慈善募捐活动191场次,打造了甘肃“慈善幸福家园”、“彩虹公益”、“慈善一日捐”、嘉峪关“闫桂珍爱心助学”、定西“金翅助学成才计划”等一批具有良好口碑和社会影响力的慈善品牌,在促进乡村振兴、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慈善作用。
开展志愿服务是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现形式。近年来,我省志愿服务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截至今年10月,全省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数量为17510个,已建成志愿服务站点17339个,全省覆盖率达99%。
灾难面前,慈善永不缺位。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省民政厅及时引导省慈善联合总会等各级慈善组织发出公告,倡导社会各界献爱心募捐款物,全省慈善组织和红十字会共接收各类捐赠款物15.97亿元。共有68支志愿服务队伍1360名志愿者深入积石山地震灾区一线,积极开展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困难群众救助、捐赠物资接收和转运分发等服务,为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贡献了慈善力量。
公正公开公平,是公益慈善事业的“生命线”。为进一步做好慈善组织监督管理工作,我省实施“阳光慈善”工程,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加强“慈善中国”和慈善组织年报年检系统推广应用、健全内部制度、实施专项检查等,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慈善活动的透明度,保障公益慈善事业在阳光下运行。全省慈善组织在“慈善中国”备案和信息公开率年均超过98%。
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我省通过多种手段为慈善事业赋能,激励促进措施更加有效。
近年来,我省设立了“甘肃慈善奖”,连续9年举办“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连续10年参加“中国慈展会”,崇德向善、依法兴善氛围日渐浓厚。举办首届“腾讯公益慈善数字节”甘肃专场,通过线上线下人员培训,上线项目30余个,参与慈善组织230余家,募集善款2992万元。建立“结对帮扶·爱心甘肃”专项基金,截至目前,已募集款物1.12亿元,帮助33.45万人次关爱对象纾困解难。
善行善举,彰显陇原温度,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正在这里不断汇聚。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开创甘肃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