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甘肃民政这5年】

深化地名服务 夯实治理基础

——我省区划地名工作五年发展综述

李永萍

区划地名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近五年来,我省大力提升区划地名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全力推进区划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行政区划工作稳慎推进,地名管理和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平安边界建设持续深化,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行政区划与城乡社会治理密不可分,它关乎生产生活秩序,是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我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建立向党委请示报告行政区划工作重大事项制度和清单。省民政厅会同省委编办等8个部门(单位)建立甘肃省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部门联合审核机制,督促指导地方民政部门抓好重点任务落实,积极推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针对我省设立镇标准不够科学具体,以及设立街道无标准的问题,省政府于2021年1月在乡改镇标准基础上,结合省情实际,制定出台《甘肃省设立镇标准》《甘肃省设立街道标准》,积极推动行政区划法治化建设,健全完善基层行政区划调整标准体系,增强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升了全省行政区划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省民政厅严格行政区划标准条件和办理程序,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开展行政区划变更事项审核工作,按程序上报审批,指导有关地方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2019年以来,兰州市城关区、安宁区、永登县、皋兰县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变更,武威市古浪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庆阳市6个乡撤乡设镇,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政府驻地迁移,在服务强省会行动、支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积极发挥了行政区划重要资源作用。

地名是一方水土、一片地域的“名片”,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生产生活的基础信息。地名公共服务,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关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地名管理工作机制制度,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和使用,稳妥推进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施行以来,全省命名更名地名500余条,无新增不规范地名。推动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编辑出版甘肃省标准地名图、录、典、志,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采集录入地名信息35万余条。持续加强保护传承,积极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组织开展“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行动,征集红色地名文化作品140余件,庆阳市和酒泉市选送的作品获民政部“红色地名 礼赞百年”主题活动三等奖。以“甘肃省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和“甘肃省行政区划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相关成果分别获得2023年和2024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

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推进乡村地名建设,服务全省乡村振兴大局。推动“乡村著名行动”列入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全省“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和乡村建设行动工作要点。省民政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等11个部门(单位)联合制发《甘肃省“乡村著名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13个先行区和62个重点推进乡镇,分级分类确定目标任务。各地按照相关要求,积极推动乡村地名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因地制宜开展探索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界线管理一直事关地方经济发展、人民长治久安。

五年来,我省全面完成第四轮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对9807公里省界和1.46万公里县界进行了联检,更换损毁界桩115个,及时启动、有序开展第五轮界线联检工作,有力维护了行政区域界线法定性和界桩等界线标志物的严肃性。

我省持续推进平安边界建设,不断丰富创建形式与内容,与周边6省(区)民政部门以及相关市、县签订并完善了《平安边界创建协议》《行政区域界线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行政区域界线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修建甘陕边界文化长廊、甘宁平安边界文化墙,积极营造界线毗邻地区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

循大道,至万里。展望未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坚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强化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促进地名管理服务科学化、法治化和规范化发展,力争在新征程上取得新进步、作出新贡献。

--> 2024-12-21 ——我省区划地名工作五年发展综述 【甘肃民政这5年】 2 2 甘肃日报 c199685.html 1 深化地名服务 夯实治理基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