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平凉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丽媛)平凉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健全完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机制,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更加关注群众身边的“小事”,多措并举推动解决教育、医疗、供暖、供水等民生难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健全完善人大监督民生议题征集机制,面向社会各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地对接民意、反映民意。在明察暗访、听取汇报的同时,坚持“组合式”调研广泛听取民意。积极探索构建“闭环”监督机制,建立“两查两审两报告两测评”制度,实现“穿透式”监督回应民意。
同时,在民生议题监督的各环节注重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调研过程中吸纳部分基层代表全程参与,并提前通知代表围绕相关议题走访群众、收集问题;每次会议审议都邀请基层相关领域代表列席,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审议意见办理结果及时向代表通报,接受代表和群众监督。探索建立市、县两级人大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基层人大作用,不断吸纳民意、反映民意。
此外,每年把群众意见最集中的2至3件民生议题列入监督计划,聚焦监督前、监督中、监督后三个环节,健全完善全流程闭环监督体系,回应群众关切。健全完善全过程听取和反馈群众意见建议工作机制,利用好现有平台、创新运用新媒体等方式,依托“代表有约”“代表·局长面对面”“逢四说事”“树下议事会”等基层民主微单元,直面群众关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