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雯
白银,是黄河流经甘肃的最后一个市州。
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在这里展现了一道长达258公里的“S”形优美曲线,润泽着1.47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
冬日的祖厉河会宁县城区段,虽已进入枯水季,但河道整洁、环境干净,一场冬雪将两岸装点得如诗如画。
祖厉河是黄河上游一级支流,全长223公里,其中会宁段长153公里,纵贯会宁南北。流域内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曾经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侵蚀强度高,生态环境一度十分脆弱。
近年来,会宁县纵深推动祖厉河全流域综合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城区段、农村段、支流段分段治理,持续推进生态治城、分段治河、全域治山、统筹治污、创新治村、产业治田“六治”齐抓,全力构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
“我们以打造祖厉河生态长廊为核心,坚持治理与防护并重,目前已完成祖厉河城区段一期和二期、康家河至张湾段等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道28.7公里,正在推进清凉山至下河口段、河西坡至六十铺段等河道治理项目。”会宁县河道管理站站长闫志鸿说。
不仅如此,会宁县还同步推进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棚户区改造等,先后实施地质灾害项目7个,治理不稳定斜坡9632米,组织搬迁沿线居民1600多户,开发整理建设用地2900亩,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十二五”末的10.8平方公里提高到18.6平方公里。前不久,祖厉河会宁县城区段入选2024年第四批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段。
“会宁县还以祖厉河治理为牵引,持续放大‘祖厉河聚水+淤地坝集水+坡改梯拦水+水保林蓄水+小流域治水’的‘1+N’综合治理效应,全县水土保持率达到66.07%,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1%。”闫志鸿介绍道。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治理一条河,繁荣一座城。如今,会宁城市整体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水清、岸洁、景美、河畅”的生态廊道正在逐步显现。
白银处于全国“两屏三带”、全省“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的最前沿,是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的重点区域。
守护黄河安澜,白银一直在行动。
近年来,白银市依托祖厉河流域国家试点等重大生态工程,先后实施生态修复、坡耕地治理等重点项目十余个,累计治理河道194公里,新建淤地坝18座,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138户,修复土地2.97万亩,完成黄河入河口整治575个,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达到85.7%。
黄河白银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时下,走进位于白银市银西产业园的甘肃银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现场,几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厂房内外正在紧张施工,厂区已初具雏形。
“这是我们公司在建的8吉瓦时磷酸铁锂电池项目。项目分两期完成,一期设计生产4吉瓦时储能电池,二期生产4吉瓦时动力电池。目前正在对一期设备进行联调联试,年底前产品将下线。”甘肃银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项目中心项目部主任丁守友介绍道。
白银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打造锂电池储能产业链,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新而行、向质攀高。
目前,白银形成了以甘肃银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电池项目为中心,以东方钛业磷酸铁锂、大象新能源电子专用正极材料为正负极材料,以博嘉能甲基吡咯烷酮、宏达新型铝型材、白银公司高导新材料等为辅助材料,以领储宇能电池管理系统BMS、PACK等为延伸产品,以立昇新能源发电和共享储能中心为应用,以朝霞和睿思科电池拆解回收利用为循环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新集群。
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点火投产,炼铜工艺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总投资近百亿元的平川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绿色园区2个;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68.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占比达到43.1%;20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和国家文冠果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全市经济林栽植面积达到159.57万亩,年产值达到35.27亿元;白银市和白银高新区今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和产业园区;
……
围绕打造动能强劲的黄河经济带,白银市注重产业带动,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绿色发展底色更足、动能更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