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初冬时节,走进临夏州永靖县,看到黄河与洮河在这里交汇,前来黄洮交汇观景平台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一路前行,来到龙汇山“减灾林”。
永靖县龙汇山“减灾林”是中国地震局定点帮扶永靖县重点生态项目。自2000年开始,中国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持续开展20多年的倾心帮扶和关心支持,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10余万元,为永靖县龙汇山建设“减灾林”。
松树、榆树、核桃、皇冠梨……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植被、廊道等生态景观的整体规划下,龙汇山已经从原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一片林海,成为游客旅游休闲、登高远眺以及展示中央定点帮扶成果和传播防灾减灾文化的重要窗口。
“减灾林”下情意绵长
永靖县龙汇山林业管理站负责人王国成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永靖县龙汇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每年约有8万吨泥沙流入黄河,严重威胁着刘家峡水电站的正常发电和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永靖县及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自中国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持续开展帮扶以来,永靖县龙汇山建设的龙汇山“减灾林”,已经成为保护刘家峡水库的重要屏障。
“我们管理站24小时正常值守轮班,夏季主要运营闸房喷水头的维修以及与泵房的抽水合作,冬季主要以维持7个月的防火及常态化的轮班值守为主,各泵站的二级泵站都设有防火技工,同时也要做好全区域的巡山查林工作。”王国成说,“水源地保护工作如今已成为永靖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配合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通过不断完善水源地保护应急预案、加大水质监管力度、空地绿化等措施,多措并举建设安全型、绿色型水源地。”
同时,“减灾林”也有防风固沙的作用,为当地生态建设增加了“双重屏障”。为宣传减灾文化,中国地震局还在龙汇山“减灾林”建设了减灾文化碑,以此作为减灾林的配套景观。“龙汇山的改造同时也发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规划建设这样的文化碑和广场,能够更好地宣传防震减灾文化知识。”甘肃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说,实施刘家峡库区龙汇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将丰富和拓展中国地震局定点帮扶龙汇山“减灾林”项目的减灾文化内涵,助力生态效益长远发挥。
“小百合”撑起“大产业”
在永靖县徐顶乡的百合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忙着对百合进行初步加工。
中国地震局帮扶及招商引资投入下的徐顶乡百合产业园,有百合展厅(电子商务)、初加工车间、无菌车间、鲜百合冷库等多个设施完备的厂房,形成了集“收购贮存、技术加工、直播带货、宣传展销、科技培训、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发展模式。
百合干、百合有机果酒……这里的百合制成品种类在不断增多,百合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延长。
唐仲涛大学毕业后就在百合产业园工作,如今的他已经是徐顶乡三联村“金土蛋”农产品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也是合作社直播带货的主播。
“我在这里工作了四年,三联村的百合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唐仲涛说。借助电商平台,徐顶乡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推介徐顶百合,打通线上销路。此外,多元产品的推出、高校合作、专家工作室的建立,让技术创新成为百合产业发展的亮点,徐顶乡传统的百合产业逐渐走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
“这里还是西北师范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西北师范大学张继教授团队研学基地、永靖县百合乡土专家工作室,我们这里陈列的产品有许多是由西北师范大学张继教授团队研发的。”唐仲涛说。
徐顶乡现已建立有机百合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000多亩,取得“有机百合”认证1200多亩。通过有序开展种球繁育、百合种植,年均销售百合3200余吨,销售额达5100余万元,百合产业已成为徐顶乡特色优势支柱产业。
在徐顶乡徐家沟村百合鳞片扦插繁育试验示范基地内,甘肃省地震局驻徐顶乡徐家沟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义煊向记者展示了百合鳞片扦插繁育的方式:“将百合鳞片剥出一瓣种在地下15厘米深左右,上面覆以麦草来保温。百合作为根茎类作物,每一瓣上的丝在种植后会变成根,每个根上会长出一个小百合球,最终会形成品质良好的百合,可以改善由于连续重茬种植导致的种源退化问题。”
该基地于2023年建成并投入试验种植,利用鳞片扦插繁育技术,对优质独头百合鳞片进行繁育。经过精心培育和管理,百合鳞片出苗率高,品质优良,有效解决了农户对优质百合的需求,降低了百合种植的成本。
永靖县徐顶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初步估算,通过实施百合鳞片扦插繁育,每半亩地可繁育种球500公斤,有效满足农户对优质百合的需求,大幅降低了百合种植的成本。今年4月,徐顶乡利用中央定点帮扶资金23万元,帮助100余户群众推广实施百合鳞片扦插良种繁育示范“半亩苗”计划,在徐家沟、久长沟和三联村率先试验推广,利用群众自家半亩地,推广实施并积极引导群众自发开展百合种球繁育。
如今,永靖县的百合产业蓬勃兴盛,龙汇山“减灾林”为当地生态建设增添了屏障。此外,地震预警乡镇应用终端也在不断得到完善。就在今年6月,甘肃省地震预警正式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永靖县作为中国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的重点帮扶对象,地震预警乡镇应用终端自去年开始,就已在各级乡镇进行试点应用,实现了技术帮扶下乡镇发展的新模式。
“永靖县作为乡镇级地震预警全国试点之一,并入全国地震预警网络;开发的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预警后自动实现倒计时,通过震动语音提示来进行预警,目前已经正式面向全社会服务。”杨义煊告诉记者。
甘肃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鼓励大家通过微信小程序接收信息,减少由于时效不一引发的信息延迟等问题,发挥我们的行业优势,全方位实现定点帮扶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中国地震局自1992年起定点帮扶永靖县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定点帮扶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先后选派20名优秀干部挂职担任副县长、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员,帮扶成效显著。